中间价形成机制调整有利于纠正人民币定价偏差,推进汇率市场化。8月初,IM评估报告指出,离岸和在岸人民币汇率存在明显价差,而离岸人民币市场更便利国际投资者操作,因此,推进汇率市场化亦含有争夺人民币定价权的意味。
我国贸易竞争力并未显著削弱。
" 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驱动一般贸易顺差显著上行。而加工贸易规模的萎缩加剧了我国出口竞争力的担忧,然而加工贸易顺差维持相对稳定。
同时我国对主要伙伴的贸易顺差并未出现萎缩状态,因此我国贸易环境依然维持平稳。
人民币持续贬值的概率不大。
由于我国仍然存在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因此涉外资产负债配置是国际收支波动的主要原因,而币值预期是主要驱动力。资金外流压力下,若进一步推升人民币贬值预期将导致更为可观的国际收支逆差。因此,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目标下,人民币贬值预期持续推升的概率不大。
历史上看,汇率从未成为债券市场的主导因素,人民币贬值并不是推升债券" 收益率的核心驱动力。
可控的货币贬值对我国出口的提振作用偏弱,自然不可能扭转经济疲弱的状态。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仍然是管理层目标,那么出现大幅资金外逃的风险并不大。即使出现显著的资金外逃,央行也完全有能力对冲流动性缺口。超储规模持续已回到正常水平,货币宽松很可能超出市场预期。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海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已经有相当规模,但主要以存贷款和货币的形式存在。债券市场的逐步开放将为为债券市场引入增量资金。而人民币币值预期变化仍然是重要变量。同时需要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体系,此时投资者将更加关注资产收益水平,而淡化汇率波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