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小米最终被华为超越,这里边的原因是什么?综合诸多外媒的报道,华为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专利库、遥遥领先于小米的国际化战略和产品视野,以及在中国
市场的“克隆小米以抑制小米”
策略奏效等因素,导致了华为手机业务逆袭成功。
中国智能手机
市场的格局以“" 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速”演变,曾经的“中华酷联”已经分崩离析,
市场一度短暂形成“小华联”(小米" 华为联想)三国演义局面,不料,错误收购" 摩托罗拉移动“包袱”导致联想不进反退。而在" 华为小米双雄争霸的局面中,最近又传出了一个重大
新闻,华为历史上第一次超越了小米,成为中国智能手机
市场的第一名。
小米公司是中国手机行业当之无愧的“黑马企业”,其首创的以高性价比、饥饿营销为核心要素的“互联网手机”模式,给中国手机业者带来了一场观念地震,几乎所有的中国手机企业“要么已经在模仿小米、要么在去模仿小米的路上”。
不过,小米最终被华为超越,这里边的原因是什么?综合诸多外媒的报道," 腾讯科技发现华为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专利库、遥遥领先于小米的国际化战略和产品视野,以及在中国
市场的“克隆小米以抑制小米”
策略奏效等因素,导致了华为手机业务逆袭成功。

市场流行的“克隆小米以抑制小米”" />
首次反超
本周有两家
市场调研公司先后公布
数据,证明华为在第三季度反超了小米,成为中国智能手机
市场的第一名。
首先,美国科技
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发布三季度
数据称,华为智能手机交付量同比猛增了81%,已经成为中国智能手机
市场第一名。该公司称,小米三季度的手机销量,同比萎缩了8%。
不过该公司并未公布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
市场的详细份额
数据。在之前的二季度中,华为份额为15.7%,略微落后于小米的15.9%。
随后,另外一家科技
市场研究公司IHS也发布
数据称,三季度华为在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比小米高出了近千万部,确认了华为成为中国
市场老大。
IHS称,今年上半年,小米一共销售了3470万部智能手机,而华为科技已经销售了5000万部。该公司称,从环比变化看,华为科技中国
市场环比增长,小米则环比萎缩。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两家公司均尚未给出中国智能手机
市场三季度的完整报告,尤其是各家厂商的精确份额。而上述的销量统计中,也被指存在“厂商出货量”和“消费者最终零售量”
数据不严谨的问题。
诸多外媒指出,虽然华为已经超越了小米,但是这种超越更多是象征性的,华为目前并未和小米拉开巨大的差距。
对于两家
机构的
数据,小米公司的一位代表对媒体表示,这种统计和排名可能更多是时机问题。这位代表表示,八月中旬小米刚刚发布了红米Note2,另外再九月晚些时候对外发布了小米4C手机,因此在2015年三季度,小米的手机产品线经历了一个过渡期,小米需要提高新手机的产能来满足
市场需求,这也会影响到销售
数据。
小米模式红利散失
小米在中国手机
市场扮演了黑马角色,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新来者,变成
全球媒体关注、获得显著份额的主导型厂商。一家媒体在报道中指出,小米和华为之间上演了一场“龟兔赛跑”,积淀更加深厚的“乌龟”华为,超越了“初期爆发力比较强劲”的小米。
业界对于小米目前的危机进行了多种分析,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小米开创的“高性价比+饥饿营销+互联网销售”模式,遭到了中国手机行业的集体模仿,小米的商业模式创新红利逐步消失,与此同时在关键的手机技术研发(并非单单包括软件开发和安卓代码修改)和工业设计方面,诞生时间较晚的小米公司尚未形成显著优势。
2015年的小米,手机业务的重心放在了能够拉动销量的低端手机上,
价格低于1500元的低端手机频繁刷新新产品。而被米粉所关注的中端旗舰手机“小米5”则出现了不符合惯例的跳票,业内主流说法是在等待" 高通的新一代系统芯片骁龙820成熟
上市。
产品和技术快速演进
华为是
全球三大电信设备制造商之一,主要和诺基亚、爱立信等厂商争夺企业级
市场,智能手机等消费性业务,曾经是是华为的长期软肋。
不过在最近几年中,华为深度涉足了智能手机业务。并已经进入了
全球智能手机的第一集团。
多家外媒认为,华为之所以在中国
市场战胜小米,并且在海外
市场建立存在,得益于其技术研发积累、国际化视野,以及对对手模式的快速模仿。
在产品研发和工业设计方面,华为的进步十分明显,开始从塑料机身演进到金属机身,2015年下半年,作为其研发和设计实力的最直接证明,华为和谷歌合作,研发了本年度两款Nexus品牌高端智能手机中屏幕更大、
价格更贵的一款,这也是华为第一次成为谷歌Nexus的合作厂商。
媒体普遍认为,Nexus 6P的推出,将会帮助提升华为在
全球手机
市场的品牌形象,重新在因为“网络设备国家安全风波”之后退出的美国
市场构建手机业务。
华为之前一直是一家世界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这使得华为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专利数量,远远超过小米在内的中国其他对手。一个
数据显示,华为有关手机的发明专利数量超过1.2万件,小米公司仅为10件,甚至没有华为的零头。
技术实力的领先,尤其是自有品牌麒麟芯片,使得华为可以推出在
全球性能一流的手机产品,比如在压感屏幕使用上,华为甚至领先了美国苹果。
而在产品研发方面,小米仍停留在向三星电子和美国苹果“跟风”的层次(小米手机的命名也会效仿这两家行业领先者)。
国际化视野
受到电信设备业务国际化的推动,华为智能手机业务的国际化也遥遥领先于小米。小米被称之为“中国的苹果”,但是华为已经做到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华为”。
在攻打美国
市场受阻之后,华为手机业务将欧洲
市场作为重点,许多高端手机选择在英国伦敦举行发布会,华为手机业务也在海外建立了研发设计等分支
机构。
由于长期从事企业业务,华为的国际品牌知名度长期以来较低,许多外国人甚至无法准确说出“Huawei”品牌。而在过去几年中,华为开始了大手笔的品牌营销。
据报道,华为已经在多个国家赞助了30多个足球俱乐部,其中包括意大利AC米兰俱乐部。去年,华为科技进入了Interbrand的
全球100" 大商业品牌名单,和Corona、Heineken等国际品牌比邻而居。
快速复制小米模式
面对小米的异军突起,摆在许多中国手机厂商面前的选项就是“要么模仿小米、要么退出
市场”。2015年,联想手机业务陷入困境,被迫进行重组,联想一名新任高管表示,如果早一些模仿小米推出对应的明星爆款机,联想不至于陷入今天的被动局面。
而在模仿小米模式方面,华为的动作十分迅速。英国
路透社在2014年底的一篇报道中一针见血指出,华为“荣耀”新品牌的手机销量在一年之内能够从100万部增加到2000万部,华为的秘诀就是“复制”了小米的网络销售、高性价比等模式。
在过去两年时间里,以华为、魅族为代表的中国手机厂商,按照小米新手机的节奏,推出了在性能配置、
价格上都十分相似的产品。其中,小米推出廉价机新品牌“红米”之后,华为荣耀跟进推出了“畅玩”,魅族则推出了“魅蓝”。
紧密克隆小米、追随小米的
策略,使得华为成功挖到了中国中低端安卓手机爆发增长的宝贵商机。如今,华为荣耀品牌已经走出了国门,开发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
市场。
和华为、魅族的“快速克隆小米”相比,在过去一两年中,安全软件厂商360、视频网站乐视、" 联想集团等厂商,模仿小米模式动作迟缓,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而到了201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
市场已经出现了
全球独一无二、且高达一成的令人震惊的同比萎缩。
在中国智能手机开始萎缩下行的大背景下,华为是否会依靠国际化、技术专利等优势,继续拉开和小米的距离," 雷军是否能够实现困境中的“二度创新”(除了国际化之外),让小米死死咬住华为,外界仍将关注。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