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XX先生,我们是上海XX投资基金的。我们现在有一款收益12%的产品您感兴趣吗……”相信不少人都接到过这样的“理财”电话,有时候甚至一天要接到好几个。
一位在P2P公司工作过的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整体而言,包括P2P公司在内的很多第三方理财公司,从业人员的素质并不高。不少营销人员都是高中、大专毕业,甚至连基本的金融知识都没有,但职务都是“投资顾问”、“理财经理”。
“给陌生人打电话销售理财产品,没有什么捷径。可能打给一百个人只有一个人肯听你说。打一千个,只有一个开口跟你说;打一万个可能才有一个人去你公司咨询。加上运气,主要还是量。”上述人士这样总结道。由于有高额的销售提成,这些年轻的“投资顾问”们整天对着从不同渠道买来的电话名单,不厌其烦地拨号。
作为金融界的资深律师,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黄开军介绍,在上海" 陆家嘴(" 600663," 股吧)地区,这个金融机构聚集的地方,粗略估计也同样进驻上千家民间“金融机构”。这些民间机构主要的销售手段就是电话推销。
黄律师介绍,甚至有投资者就是被这些中介机构的电话销售误导,在不清楚产品的运作模式和风险的情况下就贸然开始投资所谓无风险、高收益产品。
除了电话营销,居民信箱里也塞满了各种理财产品的广告传单。不少投(融)资理财信息咨询类公司还在居民区、超市等地设立实体店,重点瞄准中老年客户。
上述理财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设立实体店能够增加客户信任,也更容易募集资金。他们更喜欢老年客户是因为老年人手中有闲钱又有时间,基本不问产品的风险在哪里,容易被高额利息吸引。有时候销售人员送个小礼品就能获得老人的信任。而且理财公司很了解老年人怕孤独的心理。他们或是邀请老年人参加理财公司组织的酒会、免费外出" 旅游、农家乐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理财公司的业务员会向其推销产品。他们有时并不了解所售的产品,但向投资者强调保本保息。
江西省有关部门对此总结,这类投(融)资理财信息咨询类公司属于一般性中介服务类企业,不属于金融机构,不能面向公众开展存贷款业务、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投资理财业务、" 私募投资、" 保险销售等金融业务。但是,部分投(融)资理财信息咨询公司违反有关" 法律法规,超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直接或间接违规开展金融业务,诱发非法集资风险:有的向社会公众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有的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委托理财业务;有的虚假宣传,冒用金融机构名义发行理财产品、基金或股票 ;有的承诺向投资者支付固定回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用于发放贷款;还有部分不法分子披着投(融)资理财信息咨询类公司的合法外衣,编造虚假的融资项目,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进行集资诈骗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