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在中国市场上血拼!滴滴快的和Uber每年“烧”64亿补贴用户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两年时间花掉15亿元,可以说我们是最烧钱的互联网初创公司。”一年前,滴滴打车CEO程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毫不讳言地指出这一行业巨大的资本投入。另一方面,一直努力扩展中国市场的明星公司Uber在烧钱方面也并不手软。 <BR /><img src="http://pic.pedaily.cn/201509/2015091509510770770.jpg" alt="在中国市场上血拼!滴滴快的和Uber每年“烧”64亿补贴用户" width=&q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两年时间花掉15亿元,可以说我们是最烧钱的互联网初创公司。”一年前,滴滴打车CEO程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毫不讳言地指出这一行业巨大的资本投入。另一方面,一直努力扩展中国市场的明星公司Uber在烧钱方面也并不手软。
在中国<a href=市场上血拼!滴滴快的和Uber每年“烧”64亿补贴用户" width="620" height="367" title="" align="" />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近日普华永道的一份财务报告显示,为争夺中国市场,滴滴快的和Uber两大打车软件公司,每年要拿出超过10亿美元(约合64亿元人民币),用来补贴司机和乘客。 财务报告显示,作为占据中国本土打车软件市场最大份额的公司,滴滴快的公司的净亏损已经达到了收入的三倍还多。报道中称,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在今年2月份合并成为“滴滴快的”公司,而分别的财务数据显示,2015年前5个月滴滴的亏损为3.05亿美元,快的亏损2.66亿美元。 今年前5个月,滴滴快的公司的专车服务净收入为1.75亿美元,而这段时间内的补贴达到了3亿美元还多。根据这一统计,该公司的每单生意毛损为2.75美元。外媒报道还称,假如前五个月的5.71亿美元的合并净亏损继续以同样的速度增加,那么这家合并公司的年亏损就将达到14亿美元。 尽管滴滴仍在亏损,但是其管理层似乎并不担心。日前,滴滴快的总裁柳青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为了实现规模经济,“烧钱”对新兴产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假如不烧钱,我们今天根本不会坐在这儿。”无疑,烧钱补贴用户是滴滴快的最主要的打法之一。 “两年时间花掉15亿元,可以说我们是最烧钱的互联网初创公司。”一年前,滴滴打车CEO程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毫不讳言地指出这一行业巨大的资本投入。“未来5~10年投入多少很难准确讲,但是我们会持续投入建立这个平台。”程维表示。 另一方面,一直努力扩展中国市场的明星公司Uber在烧" 钱方面也并不手软。今年6月,该公司称今年将向中国投入1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都将用于补贴——为吸引司机和乘客而给的折扣以及奖励,而这一战略在被扩展到60个国家时都曾被成功地使用。 今年8月初,美国Gawker网站援引其获得的一份内部文件报道称,Uber 2013年未经审计的净亏损达5650万美元,2014年上半年净亏损达1.60亿美元。此外,上海某财富管理公司给出的项目计划书也透露了Uber全球的运营状况。2014年,Uber全球刨除给司机的分成,净收入4.13亿美元,亏损4.65亿美元。 Uber发言人对于亏损事件的报道也稍显不满,其回应称,Uber在全球进入比较早的很多城市已实现盈利或者收支平衡。而Uber仅2014年在全球即新进入了200多个新城市,平均每1.8天新增一个城市,这是为了未来而做的投资,对于一个以“指数级”速度增长的公司,“凭一个陈旧过时的数字下结论简直就是个笑话”。 此外,Uber称,根据公司管理层的预计,今年净收入将达到19.77亿美元,亏损减少至2.61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两家公司目前都没有特别明确的盈利方式和时间表,但近期,其在不同程度上都拿到了投资者的钱。 9月初,Uber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Uber中国的融资仍在进行中,目前已有12亿美金到账,此前的中国投资者百度也在此轮当中。随后,9月9日,改名“滴滴出行”后的滴滴快的也对外宣布,获得新一轮30亿美金的融资,此轮融资之后,其估值高达165亿美金。 目前,根据双方透露的数据,滴滴方面占据了中国专车市场的80%,而Uber的市场份额在30%到35%之间。在屯够了粮草之后,或许新的一轮“中外”的专车大战又会展开。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当下首要是防范风险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