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从风险投资公司那里获得10亿美元或更高估值的私有公司至少有117家,几乎较一年前翻了一番。但在几年前,还只有几家创业公司能在上市前达到10亿美元的估值。
美元也无法上市" />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今天撰文称,虽然私有科技公司的估值一路攀升,但公开市场似乎并不买账,科技公司在今年的美股市场IPO交易中的占比创2008年以来的最低记录。近期的股市动荡也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状况。
以下为文章全文:
根据最新数据,科技公司IPO占比已经创下7年新低,即使是在此期间上市的企业也表现不佳,再次表明公开市场并不认可风险投资家极力兜售的超高估值。
市场研究公司复兴资本(Renaissance Capital)发布的数据显示,进入2015年以来,美股市场只有11%的IPO来自科技公司,创2008年以来的最低记录——当时正值金融危机全面发酵之际,科技公司的IPO占比为10%。截止8月底,今年在美国上市的15家科技公司的股价平均较IPO发行价下跌4%,较上市首日收盘价下跌20%——后一个价格更容易被散户买到。
疲软的IPO市场与私有市场的欣欣向荣形成鲜明对比,目前从风险投资公司那里获得10亿美元或更高估值的私有公司至少有117家,几乎较一年前翻了一番。但在几年前,还只有几家创业公司能在上市前达到10亿美元的估值。
市场只有11%的IPO来自科技公司,创2008年以来的最低记录。" />
进入2015年以来,美股市场只有11%的IPO来自科技公司,创2008年以来的最低记录。
“风险投资原本认为,这些增速迅猛的私有公司很容易支撑10至20倍的市销率,但却并没有获得公开市场的认可。这导致他们很难为有限合伙人提供预想中的回报。”复兴资本研究总监保罗-巴德(Paul Bard)说。随着热门私有科技公司以不断高企的估值融资,潜在收购者也越来越难以给出能为后期投资者带来回报的价格。
投资者的另外一项变现渠道便是IPO,但公开市场似乎并不接受这种估值,近期的市场动荡也加剧了这一问题。该问题可能导致私有公司在新一轮融资中降低估值。巴德支出,Good Technology早在2013年4月就实现了10亿美元的估值。但上周五,黑莓宣布以4.25亿美元收购这家公司。
私有公司的股价相对于上市后股价的溢价令人更加困惑,因为理性的投资者应该因为在公司出售或IPO之前长期无法变现而要求折价,更何况年轻企业无法达到预期的风险也很高。“考虑到投资者承担的额外风险,私有公司的估值应当折价”巴德说,“很多私有公司忽视了无法达到预期的基本面风险。我认为,只要" 大赢家能够通过超额回报掩盖输家的损失,这场游戏就会继续下去。但风险越来越高。”
已经有少数几家获得10亿美元或更高估值的企业进入了IPO管道。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移动支付公司Square已经秘密提交了IPO文件,该公司在之前一轮融资中获得约60亿美元估值。数据存储提供商Pure Storage也获得了大约30亿美元的私有估值,并在今年8月提交IPO文件。
复兴资本在报告中预计,商业软件公司Cloudera和Nutanix将在今年年底提交IPO文件,这两家公司去年的估值分别为41亿和20亿美元,数据安全公司Veracode和其他公司也有可能提交IPO文件。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