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业的发展与兴盛必然是给内部的人带来了利益同时内部的人又驱动了行业的发展。如今盛行的P2P网贷行业便是如此,说到此处,小编上网查询了一下网贷(即P2P),各种巨大的诱惑让小编的内心甚是澎湃!由于名字不方便提及,部分网贷的年收益率高达25%以上,并且都是一百元起投,有的甚至一元起投。如此巨大的诱惑,让小编不禁觉得靠网贷就能走向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
然而今年677家P2P集体跑路到底是为了哪般?如此闪耀的光环下面,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动机呢?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光环下的黑暗。 银行——同种业务不同监管 src="http://i9.hexunimg.cn/2015-11-06/180399943.jpg" width=550 width=500 height=290> P2P与银行——同种业务不同监管债权融资可以分为直接债权融资和间接债权融资,简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资金出借方直接承担风险,表现形式为债券,在中国主要有企业债、公司债等等,债券承销机构(中介机构)大多是" 券商。在中国发行债券来直接融资的都是大企业,至少是较大的企业,为什么只有大企业才能做直接融资呢?因为在做直接融资之前要进行尽责调查也就是信息的充分披露,中介机构要做的及时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把融资公司的信息充分展现给“未来的”债主(比如:公司是干什么的、公司的财务状况等等),至于你是否要投资由自己来评估决定。尽责调查需要会计师、审计师、律师等专业人士来进行,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薪资高,这导致尽责调查的固定成本比较高,如果一个小企业只发行100万的债券,那尽责调查可能就要花掉100万,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债券发行规模一般的比较大,这样才能稀释尽责调查的成本,所以发行债券的大多是大公司。就算假如P2P有做直接直接融资的资格,有什么特别之处可以大幅降低尽责调查的成本吗?显然没有,所以P2P基本搞不了直接融资。
咱们再重点谈谈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中介机构承担贷款风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银行贷款,我们" 大众把钱存到银行,银行贷款给借款客户,即使这个钱还不上,大众的存款也不会损失,风险由中介机构(银行)承担。间接融资就是中介机构找“未来的”债主”借”他的闲置资金,然后再向第三方借贷,有了这样一个平台以后,债主们的收益是固定的,不用自己做风险评估,是相对安全的,在" 法律方面,国家是禁止非法集资的。假使P2P有资格做间接融资业务,那么来谈间接融资的两个核心要素:第一,资金成本,所谓的中介机构自身获取资金的成本,P2P获取资金的成本是远远大于银行的,就像小编之前有提到甚至都高于25%,这个现象是不正常的;第二,风控能力,就是对于风险的定价能力,现在大多数P2P都在说自己的风控能力是来源于大数据,那么大数据实际上就是回归函数,要用回归方法得到这些函数的参数,首先需要足够多的历史数据,基本上P2P公司都是半路出家的和尚,刚刚开始做信贷业务,哪里来的历史数据?况且这样的数据至少需要跨越两三个经济周期,根本不可能有,所以说用大数据做风控在相当长时间里只能是概念大于实际。而银行的风控体系虽然不完美,但毕竟是经过数十年点滴建设而来的,至少相比P2P是强大很多的,此外还有巴塞尔协议等一整套经过长期实践不断完善的外部监管体系对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施以严格的管理。所以很显然P2P在间接融资业务方面的能力是远远弱于银行的,他们给予客户高收益的代价是让客户承担非常高的风险,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小编在前言里提到的677家P2P集体跑路,资金链出现断层,公司无法填补漏洞,只能跑路。银行理财的优势与劣势
既然在风控方面银行的优势远远大于P2P,但是为什么还会有人去选择P2P而不是银行呢?首先是因为银行的理财产品宣传不如P2P那么夸张;其次想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常常要去银行排队,还必须风险面签,其过程麻烦复杂。
按理说文章写到这里应该已经结束,P2P与银行理财已经分析完毕,但是在这里小编还想就银行理财方面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收益与风险是对等的,如果你无法承受对等的风险还不如去投资银行的理财产品。
最后,财富管理在中国是个巨大的市场,一站式投资理财平台在理财场景化、投资多元化和配置全球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方向上也必将产生杀手级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