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看到了关于Uber中国
融资获得“超额认购”的报道:Uber自身对Uber中国投资了3亿至5亿
美元,以“展示Uber对中国业务竞争力的信心”。这非常搞笑:在两个月不成功的
融资后,由于自行投资了1/3的资金,导致此轮
融资出现了“超额认购”。

融资失败,Uber美国被迫输血" />
9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为了解决Uber中国
融资难的问题,Uber自身开始为其输送3亿至5亿
美元的“血液”,以维持Uber中国的
市场运营。其实关于Uber中国
融资的消息,行业内一直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上周,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Uber中国10亿
美元的
融资已完成。这篇报道称,中国两家
金融公司,包括平安集团投资部门和" 高瓴
资本,是Uber中国此轮
融资的主投资方。其中," 高瓴
资本也对Uber
全球进行了投资。
48小时后,
路透社更新了这篇报道。平安集团发言人明确否认对Uber中国进行投资,而接近高瓴
资本的消息人士也否认高瓴
资本参与了Uber中国的
融资。平安集团和高瓴
资本均是Uber中国竞争对手滴滴快的的投资方。
如果
路透社记者曾关注过Uber在中国的
融资进度,那么他们应该早就知道这一点。1个多月前,中国媒体曾报道过这一传闻,而平安集团发言人当时就已表示否认。
还有另一家投资
机构被卷入了Uber中国的投资传闻,这就是中信信诚资产管理公司。不过,根据《
金融时报》和彭博社获得的资料,该公司只是面向中国富人推销Uber中国此轮
融资的产品,而不是自行参与投资。不过Uber表示,并未授权面向个人的售股,其
融资仅仅面向
机构投资者。
相对于其他媒体,彭博社对Uber中国的报道更密切。彭博社确认了《
金融时报》关于中国富人参与Uber中国
融资的报道。不过彭博社的报道称,面向个人的
融资并非未经授权,这只是Uber的一种战术。
Uber中国在推销中展示了诱人的前景:投资Uber中国的回报率将达到109%,而这家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内前往香港
股票 交易所或中国内地
交易所
上市。此外,个人
投资者还将获得Uber
全球的股份。
Pando Daily联系了一名曾有机会投资Uber中国的个人
投资者。即使有种种回报机制,这名
投资者最终仍未决定投资。原因何在?这名人士在中国投资
市场的消息来源称,Uber中国多达40%的打车订单来自欺诈活动,而
市场竞争和监管机制导致该公司很难有机会成功。Uber曾表示,欺诈订单所占比例仅约为10%。无论是否属实,坊间传闻都足以使这名
投资者远离Uber。
最终,我们又看到了彭博社关于Uber中国
融资获得“超额认购”的报道:Uber自身对Uber中国投资了3亿至5亿
美元,以“展示Uber对中国业务竞争力的信心”。
这非常搞笑:在两个月不成功的
融资后,由于自行投资了1/3的资金,导致此轮
融资出现了“超额认购”。
这篇报道中提到的其他投资方只有以上所说的面向私人
投资者的推介项目,以及Uber此前的投资方百度。而关于平安集团和高瓴
资本投资Uber中国的传闻也再次被提及。
Uber非常擅长做的事情是迷惑所有人,让他们无法弄清究竟发生了什么。
基于这些报道中Uber自己的说法,最初该公司只面向
机构投资者,而非个人进行
融资。两个月后,最大的
机构投资者似乎是Uber自己,百度第二。而其他没有被否认的投资方只有一家投资
机构面向私人的投资项目。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