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末将至,往常早已打的火热的揽储战至今却还未开火。在利率下行的当下,虽然理财产品仍然力压储蓄存款作为银行吸储利器,但高收益的“锋刃”已变成一把“钝刀”。
经济导报记者近日走访省城济南各商业银行发现,如今除去挂钩股市、黄金、汇率等结构性理财产品外,收益达6%以上的非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几乎绝迹,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水平普遍处于3%~5%之间。而预期收益在5%以上的理财已算是不可多得的高收益产品,也仅在个别城商行可以“预约”。银率网分析师晏子预测,今年年底银行大幅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的可能性不大,年末翘尾效应可能低于投资者的期待。
愈渐下行的理财收益
“存款利率一降再降,高收益产品越来愈少见了。”长期关注理财市场的济南投资者唐女士近日向导报记者聊起了她的理财经历。
“从2012年末到2015年的3年时间里,我的银行账户迅速增多,从国有大行到股份行再到本地城商行。”唐女士娓娓道出其中缘由,“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购买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
事实上,唐女士的理财经历映射出了近年来理财市场的主要趋势。从2012年起,尤其是2013年末,一场场“钱荒”引起的银行揽储战在年末前两个月便早早火热打响。“那时候,存款赠礼和好处费拿到手软。相熟的银行职员也常来家里‘坐坐’,帮其完成存款任务,我也非常乐意。”唐女士回忆起那两年手头阔绰的光鲜。
2014年以来,国内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社会资金面较为充裕,包括银行理财产品、' 互联网宝宝、P2P产品在内的各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均处于下滑趋势。“虽然如此,但去年年末6%以上的高收益产品还是扎堆出现,可供选择的余地还蛮多的。”唐女士表示。实际上,去年进入12月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呈现出明显的回升趋势。
进入2015年,资金市场面仍在延续宽松态势,2月4日起的四次“降准”以及3月1日起的五次“降息”,将银行存款及理财产品快速推入下行通道。根据普益财富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商业银行共计发行理财产品5553款,平均收益率为4.54%,相较9月下降0.11%。由于央行在10月24日再次进行了双降,其影响在11月份逐渐体现,理财收益率遂进一步下滑。
如今,唐女士面对较低的银行理财收益,已有意转投基金和债券产品。根据普益财富11月28日至12月4日周报显示,银行理财最新一周平均收益率已经下降至4.31%,较上期下滑0.11个百分点。4日的普益财富最新' 研报显示,近期银行理财产品绝对收益率仍然呈现下滑趋势,尽管如此,在和其他资管产品的竞争中,银行理财在安全性的优势却逐渐凸显出来。
究其原因,普益财富研究员钟鸿锐分析,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市场无风险利率下降是资产价格下行的根本原因;6月中旬A股暴跌导致对接A股的金融衍生品规模急速下降、大量对接A股的银行资金退出之后的再配置浪潮引起资产荒,是引起今年下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降的直接因素。
收益尾巴年末难翘
乘坐近年来理财产品收益的过山车,股份行和城商行理财产品的开发也日渐成熟,收益水平着实吸睛。投资者的银行账户逐渐扩容,从执着稳健的国有大行向产品丰富的股份行,以及收益拔尖的城商行靠拢,购买经历也由以往的从容选购变为如今的上线秒抢。
“半年前,就奔着这里近6%的高收益产品才开通了银行账户。”在位于济南市高新区的一家山东本土城商行营业网点,正在等待办理业务的刘先生拿起手中的在售理财产品表告诉导报记者,“5.70%左右的理财产品买了有两三次,就直接跌到如今的5.10%了。就这还是预约好的,你瞧瞧,下周产品就没有超过5%的。其他大行和股份行还不如这呢。”
正如刘先生所言,据导报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在济南市场,理财产品与预期收益率最高水平仍为城商行,包括青岛银行、齐鲁银行以及日照银行等所发行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非保本类收益率一般在4.50%-5.00%之间,保本保证收益类产品一般在3.50%-4.00%之间。股份行以及国有大行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多在2.90%-4.50%之间。
5日,在位于济南市新泺大街的一家城商行理财经理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0月底的降息效应在近两周的理财收益中得到体现,以往行里还会发行短期的高收益产品用来吸引客户,但由于成本问题,此类产品最近已少有发行。”他表示,综合近期各家银行发行的产品来看,较高收益水平的产品期限在逐步拉长。
导报记者注意到,虽然下行趋势犹在,但临近年末,翘尾现象仍有乍现,这主要表现在股份行中。普益财富研报显示,产品收益率出现逆势上涨的情况主要集中于部分资产管理能力较强的股份银行与城商行。以' howImage('stock','1_601166',this,event,'1770') 兴业银行(' 601166,' 股吧)所发行的天天万利宝开放式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例,其期限为28天的产品收益率为4.50%,较两周前上涨0.30%,涨幅7.14%夜市版56天产品收益率更是高达4.70%,与上月同期相比上涨0.40%,涨幅9.30%,其余期限的产品也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
对此,钟鸿锐分析,宽松的流动性政策还将持续,资产荒将成为资本市场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常态,银行在资产端方面投研能力的差异将导致其收益率出现分化。
对于年末翘尾,晏子认为,最近两周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跌幅已逐渐收窄,年末效应是主要影响因素,部分银行开始出现理财产品长短期收益倒挂的现象。“年末效应遇上IPO重启抽血,12月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可能会有一定幅度的反弹。但基于宽松环境,预计今年年底银行大幅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的可能性不大,年末翘尾效应可能低于投资者的期待。”晏子如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