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第三方支付 · 正文
参与者众,盈利者寡的第三方支付进入“拼爹”时代, 牌照现扩容信号
2015-07-22 10:29
经济观察网 胡群 1
摘要112家互联网支付
机构显然未达到监管
机构对
市场的预期。但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数量如此众多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中,能够真正盈利且找准发展
策略的企业却极少。
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
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无疑将改变中国互联网
金融发展格局。7月18日,我国首次发布文件规范、促进互联网
金融的发展,此文件不仅明确了互联网
金融的概念,并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
金融稳步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划分了各个互联网
金融形态的监管职能部门,也对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
融资、消费
金融等制定了基本业务规则,同时还提出了规范互联网
金融市场秩序的相关要求。
《指导意见》第一条称,支持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设立互联网支付
机构、网络借贷平台、股权众筹
融资平台、网络
金融产品销售平台,建立服务实体
经济的多层次
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投
融资需求,进一步拓展普惠
金融的广度和深度。
这是
央行继续发放新一批支付牌照的信号吗?自2014年7月10日
央行发放19张支付牌照之后,一直未发放新一批牌照,
市场此前预测,支付牌照或已暂停发放。但《指导意见》或将开启新一批支付牌照发放潮。
“是否发放更多支付牌照取决于监管部门对
市场和
风险的判断。”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向
经济观察网称。
参与者众 盈利者寡
“支付的价值将超越支付本身。”中国人民
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称。
距2011年5月
央行发布首批支付牌照已四年有余,截止目前全国范围内获得支付牌照的企业总数已经达到了269家。支付清算协会
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共有112家支付
机构取得人民
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准从事互联网支付业务,当年总审批
机构为18家,信批的
机构为13家、增项审批
机构为5家。在移动支付方面,2014年有8家非
金融机构获得移动支付许可,获准从事移动支付的及
机构数量增至45家。
112家互联网支付
机构显然未达到监管
机构对
市场的预期。但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数量如此众多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中,能够真正盈利且找准发展
策略的企业却极少。整个
市场份额中,前几大支付巨头如支付宝、银联支付、财付通、易宝支付等占据了近80%的
市场份额。剩下约20%的份额由200中小型支付企业抢食。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现在
央行批了269家第三方支付公司,269家里面能有3、4家真盈利,那就相当不错了,剩下的基本都在亏钱。”
互联网支付领域竞争更为激烈。支付清算协会研究报告显示,
交易金额排名全国前十位的支付
机构业务量之和占支付
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总金额的87.11%。
10家占据
市场近9成业务量,而剩下的102家才占据了10%多一点的业务。行业集中度为何如此?
“互联网之所以能够介入
金融业,不是因为互联网天生能做
金融,而是因为传统的
金融业忽略了支付功能,而正是由于有了网络支付,才有了互联网
金融。”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飒向
经济观察网称,入口是互联网
金融的第一道关卡,这也是为何很多互联网公司争相申请或收购第三方支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肖飒看来,“入口之争”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用户通过哪种支付渠道进入互联网
金融,二是在众多的互联网
金融平台中,用户通过哪个平台进入互联网
金融。
金融机构与涉足
金融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均有其支付渠道,前者以商业
银行网上
银行为代表,后者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互联网的支付渠道在把控
风险的同时以其便捷高效赢得了投资人青睐,具有一定优势。在投资人选择从哪家平台入场互联网
金融时,投资人更关注的是平台的支付是否便捷、平台的产品是否丰富多样、平台的
风险把控是否到位、平台的
收益是否合适、平台的背景是否强大等因素,因此平台的综合实力决定了平台的入口流量。
“拼爹”时代
“行业监管将专注于严控
市场准入,鼓励现有
机构兼并重组。“支付清算协会的报告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互联网支付已渗透到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用户黏性较强,使得
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支付清算协会认为,新进入主体或将多采用并购形式涉足互联网支付业务,加上监管
机构新批准的
机构数量预期有限,互联网支付
市场的服务提供方总体数量将趋于稳定,随着整个互联网支付
市场的体量趋于庞大,其业务增速也将趋于稳定。
这已是一个“拼爹”的时代。无论是“亲爹”,如蚂蚁金服之于支付宝、腾讯之于财付通、京东之于京东支付,还是“干爹”,万达之于快钱,第三方支付寻求更大的平台,以求多元化发展。
事实上,大的兼并重组已经发生,而且未来继续会发生。易宝支付并购和付信息,为布局移动支付储备兵力;京东商城将网银在线纳入麾下,并更名为京东支付;快钱已投身于万达,并从基础功能支付,发展到理财业务、企业
融资,再到前阵联手万达推出众筹项目“稳赚1号”,被业界看成是产融结合的范例。现在又在申请个人征信牌照资质,更有
市场传言其已经启动了股权众筹资质的申请。
在未能通过兼并重组的形式搭乘互联网支付快车,也有互联网
金融机构试图通过与之合作。36氪股权众筹平台已于7月8日成为首家接入支付宝系统
融资平台。
易宝支付方面向
经济观察网表示,
资本大鳄的不断涌入使得财力不那么雄厚的中小支付企业生存环境更加艰难,无论是支付宝背后的阿里、财付通背后的腾讯,还是银联商务背后的政府力量,未来得拼杀只会更加惨烈。因此有行业人士笑称,未来的第三方支付将是一个“抱大腿”“求包养”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