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金融超市 · 正文
互联网
金融已不是一朵神秘的带刺玫瑰: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2015-07-09 08:19 吴晓波频道 巴九灵 1
摘要入世谈判的时候,谈判长龙永图最担心的是
银行和农业。五年前,最有智慧的
金融学家们依然将汇丰、渣打、富国等外资
银行列为未来中国
金融最大的假想敌。然而,能想象到的敌人都不是真正的敌人。能预料到的狙击也不是真正的狙击。
入世谈判的时候,谈判长龙永图最担心的是
银行和农业。五年前,最有智慧的
金融学家们依然将汇丰、渣打、富国等外资
银行列为未来中国
金融最大的假想敌。
然而,能想象到的敌人都不是真正的敌人。能预料到的狙击也不是真正的狙击。
五年过去了,谁都没想到,撬开了中国
金融垄断的铁窗口的不是某个
银行,而是崭新的支付方式。
如今,每个来到杭州的人都会感慨——移动支付太完善。大到高级商场血拼、小到弄堂面馆充饥、细致如看病借书、全面如政府城市服务,支付都无需任何刷卡和付现步骤,整个过程简便流畅。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带着手机,就能舍弃钱包里的一切。如果移动支付在杭州的普及率能波及全国,那
银行的中间业务,就会被全面遗弃。

信用看不见,摸不着,但大
数据的方式可以帮助还原一个人,甚至一群人的信用轮廓,让个人或者群体的信用变得触手可及。比如陆金所提出典型的大
数据判断准则:
一、手机号码,频繁更换手机号码的人,有很大几率在干一些奇怪的事情;
二、消费行为,信用卡或手机支付显示此人经常出入夜店,也会影响信用评分。
每一次的消费行为都会被记录在云端,逐渐形成了一个虚拟的
金融人格,最终来判断个人或企业,在
金融上是否值得信赖。

最近中国
资本市场跟疯了一样,做
金融的人都在想,怎么样利用泡沫完成传统制造业和零售业的创新。去年12月,吴晓波频道推出了“消费
信托”的实验,把人们的消费行为设计成一个
收益率较高的“
金融产品包”。
活动期间,有几十万的粉丝进入产品页面捧场,六期产品几乎都在发布首日订购完,总额超过了500万。
这是一个潮头踏浪的尝试,我们用
金融的智慧盘活了实体资产,打通了生产与消费两个原本分离的环节。未来这样的创新会大大增加。

从100多年前第一家
银行进中国,至2012年,国内
银行业已有法人
机构3747家。互联网
金融仅花了短短7年时间,至今已有2600多家P2P公司。而成立只有三年多的行业标杆陆金所,单日
交易量已高达50亿,注册用户更是超过1000万。但是令人吃惊的是,经有关部门检测,20%的P2P网贷平台是存在巨大
风险的。我们需要用制度化的方式,推动其健康且稳定发展。
|方式一 加大监管|
中国互联网
金融市场的现状就是典型的“中餐菜谱”。西方人总说“糖100克,黄油500克”,中国人却是“盐少许,姜若干”。“差不多先生”缺少实际对口且有效的法律法规。
好在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在
金融资产化慢慢向前走的情况下,必须要加大监管。
互联网
金融行业龙头也已经注意到自律对行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并且陆金所已经实施平台化模式,彻底转型为纯粹的
金融资产
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强大,抗
风险能力强。
|方式二 制度创新|
国内的几家大型互联网投资理财平台已经开始建立实时联网的报送制度,每个人的每一笔资金流动都会通过联网的方式实时呈现,这打破了原有的垂直管理的
金融管控制度。
从分清P2P行业、众筹和互联网保险的监管归属,到批准阿里、腾讯两家互联网平台设立的网络
银行,都显示了互联网
金融领域的监管开始从此前的讨论和考察,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互联网
金融已不是一朵神秘的带刺玫瑰,虽远观已不再不可方物,但是近玩仍
风险如故。找准互联网
金融的风口,才能飞得高、飞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