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P2P · 正文
解密P2P网贷"羊毛客":成群结队薅羊毛,集团作战畸形壮大
2015-07-08 09:21 法治周末 马树娟 1
摘要随着平台竞争程度急剧提升,密集的返利营销成为体现平台竞争实力的重要方式,这也成为推动“羊毛客”流行的关键因素,“可以说,是P2P网贷平台之间竞争加剧而衍生出来的一个群体”。
“年化收益率高达245.80%!首次投资立返20元现金红包,最低投100元,一个月实际收益率可达20.48%!”
面对P2P平台打出的这类广告,你是否动心?
进入6月,国内股市上演了过山车行情,股民的心情也如坐上过山车。很多P2P网贷平台借势大打固定收益牌,并对首次注册的用户许以高额回报,由此也吸引来不少“羊毛客”。在此之前,随着P2P网贷平台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给予新投资者注册认证奖励、充值返现、投标返利等各种优惠,也催生“羊毛客”群体的快速崛起。
竞争加剧促“羊毛客”壮大
“羊毛客”的说法最初源于赵本山和宋丹丹小品中的“薅羊毛”一词,P2P“羊毛客”,主要指活跃在各P2P平台上、专门参加各类优惠活动以此赚取小额奖励的投资者。
业内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羊毛客”在网贷行业发展之初即存在,但最初几年并没有形成群体,影响较小,从2014年中旬开始,P2P网贷平台竞争加剧,“羊毛客”被提及频率有了明显增多。
李子川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随着平台竞争程度急剧提升,密集的返利营销成为体现平台竞争实力的重要方式,这也成为推动“羊毛客”流行的关键因素,“可以说,是P2P网贷平台之间竞争加剧而衍生出来的一个群体”。
今年以来,P2P平台的数量再次飙升。网贷之家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P2P网贷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上升至2028家,仅今年上半年新上线网贷平台数量就接近900家。再加之6月上旬之前股指节节攀高,很多投资者涌入股市淘金,为了给网贷平台引来源头活水,很多P2P平台不得不一次次动用补贴优惠大招,这也让P2P“羊毛客”成长有了肥沃的土壤。
薅羊毛网创始人罗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P2P网贷行业普及程度还不高,而投资网贷的用户又偏小众,这都使得平台的获客成本激增,对新用户进行补贴也成了不少平台吸引新用户的必杀技,这样间接推动了网贷“羊毛客”的壮大。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罗通于2014年8月创办了薅羊毛网,主要为用户提供网贷行业的优惠活动信息。罗通发现,目前全行业超过9成的平台都会对新用户进行补贴,补贴的金额在20元至150元/人不等。而网贷“羊毛客”主要以90后学生、家庭妇女、网贷行业从业人员为主,他们了解到平台推出的一些优惠活动信息后,有的会单独行动,有的则加入某个专门的薅羊毛群,集团作战。
一位资深“羊毛客”告诉法治周末记者,P2P网贷行业不断爆出跑路事件,出于安全的考虑,在正式投资之前,很多投资者也更愿意通过薅羊毛的方式来接触平台。在他看来,只要平台跑路的警报不解除,以薅羊毛方式为投资探路的做法就会一直存在。
平台也会被“羊毛客”绑架
上述业内人士观察发现,尽管“羊毛客”能在短期内提升网贷平台的访问量和活跃度,但“羊毛客”的投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小额、高频特征,真正留存的比例极少。
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得网贷平台对“羊毛客”这一群体是“又爱又恨”。翼龙贷是国内成立较早的网贷平台,2014年11月获得联想控股战略投资。翼龙贷董事长王思聪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公司平台上注册的90万用户中,其中约有10万用户是出于“薅羊毛”目的而注册的,有的平台“羊毛客”的比例更高。
王思聪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这些“羊毛客”对平台的忠诚度非常低,薅到羊毛就走,很少会在平台进行后续投资。但他坦言,从条款设计来讲,很难将“羊毛客”排除出去,“可以说对于他们防不胜防”。
对于当初的优惠承诺,王思聪表示必须对“羊毛客”一一兑现。“这个群体就是出于薅羊毛的目的来注册的,平台一旦不兑现,这个群体就在各种论坛发帖指责,而一旦优惠活动遭遇大量的‘羊毛客’,平台也只能自认倒霉。”王思聪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不过,目前网贷行业对于“羊毛客”的态度并不一致。对于一些新成立的平台来讲,有时出于获取投资的需求,或者出于管理层对网站访问量、用户注册量的考核压力,甚至对这种“水分”求之不得,在推出优惠活动时故意对“羊毛客”留有接口。
罗通自己的一位朋友曾在某一线平台担任BD(商务拓展)一职,该平台在春节期间要举办一个为新投资用户送体验金的活动,当时罗通就发现了该活动设计上的一个漏洞,容易招来大量“羊毛客”,初步估计会给平台造成100万元的损失。
该BD将其观点如实向公司高层进行了汇报,当时平台CEO也非常震惊,通知运营总监和技术总监确认是否属实。不过,该BD的劝谏被运营部门负责人认为是在影响运营团队的战斗积极性。该BD后来得知,真实情况是该总监故意设计了这么一个活动漏洞。
“哪怕是羊毛用户、不投资的用户,那也是用户。反正钱是公司出,亏多亏少无所谓,但是活动效果不好可是要怪罪到运营总监头上。”罗通说。
当然,当平台过分依赖“羊毛客”时,也有可能“被羊毛客绑架”。罗通介绍,不少“羊毛客”中的头领(简称“羊头”),因为能在短时间内集结起数量庞大的薅羊毛者,其往往会主动与平台联系进行谈判,以获得更高的回报。如果平台不能满足提出的条件,“羊头”就有可能带领“羊毛客”集体撤离,从而让平台陷入被动境地。
“反薅”与“踩雷”
对于“羊毛客”而言,并非每次出手都能顺利地薅到羊毛,稍有不慎也可能遭遇平台食言,即被平台“反薅”。一位羊毛客就在论坛里直言:“富贵险中求,薅羊毛是件辛苦的差事。”
罗通也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平台食言的现象在行业内屡见不鲜,有的平台一旦发现注册的羊毛用户数量非常庞大时,就会修改活动规则、限制提现。
今年4月,国内某大型网贷平台曾推出“投资100元返60元”的优惠活动,当时吸引了大批用户,其中不乏“羊毛客”。不过待到活动结束时,该平台发布公告,称系统监测到可疑账户,用户提取奖励需上传手持身份证的照片。
此举引发了很多“羊毛客”的一片声讨,有人还在论坛上发布了一封致该平台的公开信,称注册时平台并未有条款提出这一要求,“早知道需要手持身份证的话,我们肯定不会为了60元就把自己的信息卖给你”。有指责称该平台严重失信,“对羊毛客诱而杀之”。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飒对法治周末记者分析,平台未经“羊毛客“同意变更规则,属于违约行为,“羊毛客”有权要求平台按照初始规则履行协议。
“‘羊毛客’在平台买产品,都需要在平台注册进行身份验证,如果‘羊毛客’注册的信息非本人真实信息,但该信息是‘羊毛客’合法获得,受法律保护的信息,则平台不得以此为由主张合同无效。”肖飒说。
不过罗通表示,目前P2P网贷行业也没有明确监管部门,羊毛用户经常投诉无门,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一些“羊毛客”的诉求得不到有效的回应,他们便在一些网贷论坛内发帖表达自己的不满,将平台的失信行为昭告天下。
业内人士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正是因为如此,对平台而言短时间内变更优惠条件并不是最好的选择,现在很多平台往往通过增强身份验证、事先对奖励领取设置较高门槛等方式来规避此种情况。
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近段时间以来,“羊毛客”获得网贷平台补贴或者优惠的门槛正在逐步提高。此前单纯通过注册就能获得返现的优惠活动数量明显下降,取而代之是用户必须投资一定金额、且经过一定的期限方可领取,“羊毛客”薅羊毛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
此外,李子川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由于“打新”是“羊毛客”通行的投资方式,而新平台中资质良莠不齐,“羊毛客”踩雷情况也时有发生。
2013年10月,一位昵称为“包子”的“羊毛客”向群内投资人推荐了一家名为“乐网贷”的平台,在“包子”的带领下,约200位“羊毛客”不仅进行了注册,还进行了投资,不过时隔不久该网站就停止提现并很快失联,而作为“羊头”的“包子”随即也解散了QQ群,从此杳无音讯。
肖飒对法治周末记者分析,一般情况下,薅羊毛的网站或薅羊毛领导人是居间人,不参与实际薅羊毛的投资人与平台之间的投资关系,如果平台跑路,羊毛团组织者不承担责任,除非组织者与平台恶意串通欺诈投资者。
“如果薅羊毛网站以提供广告位的方式发布薅羊毛信息,在实质意义上,仍是居间人的角色,忠实义务是居间人的法定义务。从广告法来看,薅羊毛网站作为广告发布者,在发布广告之前必须进行审慎的审查,否则不得发布该广告。如果广告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则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肖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