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融资消息 ·" 理财工具 · 正文
IDG不投
股票 配资和大学生分期的逻辑:非典型
金融风险
2015-06-03 11:23 未央网 1
摘要在过去三年多做互联网
金融领域投资的时候,都是顺着两个规律进行布局。一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内生性需求;二是一个行业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伴生的商业机会。

资本合伙人李丰:互联网
金融的投资逻辑" />
IDG
资本在20多年前就开始做
风险投资,也是最早引入中国的VC。过去的三年时间里,IDG
资本在互联网
金融领域投资了超过32个公司,其中只有5家左右是美国的公司,剩下的都是国内的公司。第十二届中国创业者训练营有幸请来了IDG
资本合伙人李丰为学员们讲述互联网
金融领域里的投资逻辑。
李丰表示,在过去三年多做互联网
金融领域投资的时候,都是顺着两个规律进行布局。一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内生性需求;二是一个行业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伴生的商业机会。每一个行业被科技或者互联网改造的时候,从最大的逻辑上来讲,都是从表现层的最表面一层开始,逐层向下,到最基础设施的一层,被科技的改变顺序永远都是这样的,在任何一个行业,几乎都是顺着一个自上而下的第一波改变顺序。
IDG没有投资的领域
互联网
金融有两个领域IDG没有投,包括
股票 配资和大学生分期。李丰说,当时找我们投资的全部的大学生分期公司在前五个月内完全没有坏账。在那个阶段,意味着两个事情,要不然资产类别的
风险因素还没有被完全触发,要不然这个行业很像电商,主要是靠规模优势来获取竞争壁垒的。
股票 配资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
风险度在
金融上是比较不典型的,所以最后我们也PASS掉了。
为什么中国互联网
金融有大机会?
互联网
金融以万亿级的传统
金融市场作
支撑,且目前渗透率仅相当于电商4年前的水平,未来体量和增长空间都很大。李丰说,互联网保险是我们在未来会比较看好的行业之一。在
市场化程度相对比较高的国家中,保险作为
金融基础资产占的比例比较高,但是中国保险行业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
金融市场当中的占比没有超过7%。即使是
金融的整个资产规模不再增长,保险单个资产本身的上涨空间也会有至少3到4倍。只是拿保险举一个例子,事实上中国各种各样的
金融资产在很大程度上面临的问题都是非
市场化竞争的格局,对比一下相对
市场化、相对发达的
金融市场各个资产类对应的比例,就知道空间大概有多大了。
中国互联网
金融是去监管化和去中心化双轮驱动的。由于处在
金融改革开启和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交汇时点,加上传统
金融机构效率低和中产阶级的崛起等因素,中国互联网
金融从2013年开始快速兴起。美国只是互联网技术单轮驱动,因而中国互联网
金融可能比美国的机会更多、规模更大、速度更快。
为什么去监管化会发生?
在三年前,IDG
资本投资互联网
金融领域其实就是在赌去监管化这件事。但是在互联网
金融泡沫之前,大家觉得中国
金融是非常难踏足的领域,为什么去监管化一定在中国这个阶段发生?李丰说,当时和一些重要的
经济学家私下讨论,中国
经济当中靠原来所谓基础设施拉动和房地产拉动不再奏效了,需要打开垄断性比较高的超大型行业,让民营
资本进入,从而获得较好的
市场效率。而所谓的这些高度垄断性行业,能数出来的非常有限,包括电信行业、
金融行业等。
最后,就学员们最感兴趣的P2P后
市场的问题。李丰给出了他的观点,把整个
金融想成一个体系的话,大量民间创新P2P出现带来后续影响是系统性选择问题。因为这些
金融创新所带来的资产,这些资产背后的
风险度没有人能够知道,所以显然会出现几个内生性需求。第一,巨大量新生创新资产需要解决流动性需求和
风险分散化需求,带来了中国第一个在P2P之后广义商业机会,叫做广义资产
证券化。第二,在没有中央化
数据的情况下,积累了很多的
风险资产,资产
证券化相当于把系统内的
金融风险加
杠杆扩大化了,从这个角度看,一定会出现中央化的
数据服务提供商。第三,这些创新
风险资产在还没有被集中控制和管理之前,显然会积压和产生大量的坏账,因此也会伴生出一个和相对规模化的坏账处理有关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