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事实是,大学创业者成功几率非常低,相关数据显示,莫说做出有影响力的成果,能坚持三年以上的人,比率也只有41.4%,剩下的人在屡战屡败中,都已彻底放弃。
日前,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各高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并建立教务部门牵头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笔者常常没有耐心读完这些名字冗长的规定,毕竟,你只要看题目就基本能猜到正文要讲得内容,不过我们必须承认,官方文件的权威性以及它有可能产生的影响绝对不容置疑,一张干瘪的文件可能会直接改变数以百万计人的命运。本次《意见》算不上什么创新文件,事实上,休学创业这事儿早就有了,甚至一度流行,连笔者都曾经写过申请报告,只不过因创业难度太大而不得不放弃。现在,有关部门重提此事,传达出了非常强烈的信号,表面上看是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但《意见》最原始的背景则是领导再也不能忍受现在的高等教育状况了,提倡休学创业只是“高校改革”的第一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刀。
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这好像是500年前的事儿了。现在,他们和残疾人、低保户并列为城市三大弱势群体,创业方面,大学生也让人归到了“三无”产品系列中,无经验、无人脉、无资金。在这种背景下,《意见》的出台不会立刻送给大学生一个" 光明的未来,这个东西依旧需要脚踏实地的去争取,但不可否认,全社会内关于“休学创业”的大讨论正因《意见》出台而快速蔓延,给蠢蠢欲动的大学生提供了最重要的参考依据。
最俗忠告:创业有风险,休学需谨慎
休学创业,政策上的鼓励并不能降低创业的风险,我们依旧要用最俗的标语来忠告大学生:创业有风险,休学需谨慎。但这是一个激情澎湃的时代,也是一个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时代,显然,那些俗气的忠告远不能抵挡住“创业孵化器”内导师的演讲,那些类似成功学的东西煽情而魅惑,而且夹杂着比尔-盖茨、马克-" 扎克伯格等真实案例,这样的氛围之下,大学生在面对俗气但真诚的忠告之时,常常像跨越障碍一样,跨越这些忠告,并且随着导师的演讲,做起了自己的创业春梦!
残酷的事实是,大学创业者成功几率非常低,相关数据显示,莫说做出有影响力的成果,能坚持三年以上的人,比率也只有41.4%,剩下的人在屡战屡败中,都已彻底放弃。
事实上,《意见》的出台对于创业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反倒是会加剧创业环境的竞争,这样就更需要大学生创业者谨慎行动。诚然,金融新业态,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创业机会,但这些项目都需要系统性的思考,需要技术、知识的长期沉淀,仅仅凭着一腔热情远不能满足创业需求。大学生的优点在于思路活跃,有进取心,在他们脑海里每天都回荡着琳琅满目的idea,但要把这些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产品、占领市场、产生利润,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极其艰苦的努力,特别对于一些实体行业,创业者的奇思妙想常常会遭遇现实的诸多压力,需要整个产业链做出协同发展,这种协同常常非常困难,在这个过程中,99%的创业都会被毙掉,而大学生创业者最脆弱的部分,就是在失去鼓励、失去自尊之后的生存能力。而即便大学生凑凑合合地把公司成立起来了,有幸把idea转化成为具体的产品,但随后依旧要面对融资、管理、销售、财物等方面的考验,这些都是没有办法凭借天赋就能短期完成的,更不能仰仗一腔热血,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经验积累。
坦白讲,笔者并不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比尔-盖茨在上海某高校做演讲时,也奉劝粉丝们不要效仿自己。事实上,休学创业之于普通大学生来讲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毕竟,我们真没有" 扎克伯格们的天赋,而" 李彦宏、" 马化腾们不也是老老实实地上完大学了吗?
企业接盘,重塑中国职业教育
笔者不支持大学生创业,好像还把他们描写得一无是处,这不是偏见,而是血淋淋的事实,这样的窘境来自于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我们的基础教育目前只教会了孩子们做题,传说有的学霸能在16天内做完786套试卷,那些文化拓展课程,诸如体育、音乐、美术、思想品德等课程统统让给班主任考试或者给主课加餐了,就更不要提什么“创业教育”了,换句话说,大学生在高考之前,几乎是没有精力去思考创业的,而仅仅靠两、三年大学时光去摸索显然是不够的,更何况他们依旧要花费很大精力去搞对象、打魔兽,以及沉醉那些不知所谓的社团活动。
缺乏创业营养的教育制度下,大学生们富有的就只剩下“精神”了,但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是没有办法帮其克服创业中现实问题的,强行创业也只不过是一场游戏罢了。
本次《意见》的出台,精神意义远大于现实意义,类似的文件和说法不断涌现,证明了领导之于教育改革的热切,但也仅仅如此了。大学生创业不单单需要鼓励,更需要更具体的帮助,比如出台相关的措施,减免大学生创业的场地租金、税收和相关的审批流程,需要有针对性地完善创业失败再就业的保障制度等等。笔者认为,明智的做法应该是要求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而且还要努力消除“就业和创业”之间的鸿沟,事实上,一个连工作都找不到的人,就不要指望他能创业了,那只是暂时逃避就业压力的一场梦。
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也是创业热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一旦就业问题解决了,创业市场才会变得更加冷静。另一方面,企业随着业务的扩张,亟待招聘大量的人才,而且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之内,根本没有时间等待大学生慢慢成长,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招不到人”的尴尬局面,所以,笔者认为企业接盘中国职业教育势必会成为未来的重大趋势。在笔者勾勒的教育改革中,大学应该是和企业紧密相连的,或者干脆直接由企业创办,除了必要的基础课程之外,大学开设的课程应该是紧紧围绕企业的需求展开。
与此同时,企业也要适时建立培训部门,把真正的职业培训导入到校园之内,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企业和大学生的相关了解,目标更加统一,举个简单例子,普通大学都会要求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为此学生做了漫天的笔试习题,把英语写得非常有美感,日复一日地考究语法,但企业在与国外客户交流时,更注重的是内容本身,特别要求听、说能力,至于语法、结构等事,反倒成了其次。这个例子虽然简单,但却是中国教育内容和企业要求脱钩的缩影,倘若企业能更早地明确需求,适当引导大学生的学习方向,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创业这种事儿,与其自己单干,倒不如把自己的idea投稿给自己深入了解的企业,让这些企业帮助大学生筛选出更具现实意义的点子。
企业与高校的深度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善职业教育的盲目性,而且企业里有真正的大师,每天看着他们工作,比起听那些激情澎湃的演讲要有用地多,即便是创业方向,企业也把握地更准,他们永远比大学生更了解市场,希望未来企业大学遍地开花,有朝一日,我们的大学生能接受更高端的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