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细思极恐!无数人被这样掏空钱袋、绑架人生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img border=1 alt=一位股民手中有几支被套牢的股票,他也知道解套的机会渺茫,却始终坚持不肯卖出,宁愿眼睁睁看着账户里的钱一天天越变越少,这种显然并不理性的坚守,其实是一种逃避,逃避已有的失败,拒绝接受现实,而这就是“损失厌恶”。 src="http://i8.hexunimg.cn/2016-05-18/183929354.jpg" width=300 align=middle> 一位股民手中有几支被套牢的股票,他也知道解套的机会渺茫,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一位股民手中有几支被套牢的<a股票 ,他也知道解套的机会渺茫,却始终坚持不肯卖出,宁愿眼睁睁看着账户里的钱一天天越变越少,这种显然并不理性的坚守,其实是一种逃避,逃避已有的失败,拒绝接受现实,而这就是“损失厌恶”。 src="http://i8.hexunimg.cn/2016-05-18/183929354.jpg" width=300 align=middle>

一位股民手中有几支被套牢的股票 ,他也知道解套的机会渺茫,却始终坚持不肯卖出,宁愿眼睁睁看着账户里的钱一天天越变越少,这种显然并不理性的坚守,其实是一种逃避,逃避已有的失败,拒绝接受现实,而这就是“损失厌恶”。

与“损失厌恶”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术语,叫做“沉没成本”(Sink Cost)。所谓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把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请和融360一起设想以下三个场景:

场景一:花80元钱购买一张90分钟电影的门票,结果在电影院里坐了半小时,就觉得这是一部“坑爹之作”。这时你会坚持一坐到底,还是起身拂袖而去?

场景二:去饭馆点了一道菜,一动筷子却发现这是黑暗料理,这时你会重新点另一道菜,还是坚持把难以下咽的食物吃完?

场景三:购买了一张演唱会的门票,演出当天你却高烧不退,带病去看演出不利于病情。眼看开场时间步步临近,你会选择拖着病躯赶到现场,还是把门票丢进垃圾桶,吃完药早早休息?

如果不出意外,对于沉没成本的考量绝对会影响你对上述三个问题的抉择。

买电影票的80元钱、黑暗料理的餐费、演唱会的门票支出,都是注定无法收回的既定成本,即“沉没成本”。如果中途离场、丢下菜肴、扔掉门票,你将蒙受损失。而出于本能,你会非常憎恶这些损失,这种憎恶导致你和抱住一捆捆“韭菜”不放的股民一起跌落纠结于“沉没成本”的陷阱。

融360认为,对于上述三个案例,为迁就“沉没成本”而做出将就的选择,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心情的破坏、味觉的折磨、身体的损害,这些又将引发连锁反应,造成进一步的损失。一生都在为过去的付出做善后的人,很难坦然地迎接未来。

在知乎上,网友们有着这样的问答:

问:“为什么人总是念念不忘沉没成本?”

答:“因为缺乏足够的理性来判断成本是不是已经‘沉没’了。”

依旧着眼于上述三个案例,或许我们缺乏足够的理性去预测和判断:后一小时的电影会不会变精彩?再点一道菜是不是更难吃?去看演唱会的愉悦能不能抵消发烧的病痛?

在实际生活中,案例里的电影票、黑暗料理、演唱会门票,可能是一支股票 、一份工作、一段重要的人际关系,甚至是一场瞄准你毕生积蓄的骗局。在纠结中,你可能因为“将就”而防止现状变得更坏,也可能错失了扭转乾坤的唯一时机。

一直以来,“损失厌恶”和“沉没成本谬误”都是经济学家所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在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局。当我们过分注重避免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而罔顾理性,这种为避免辜负沉没成本而无原则妥协的心理,就会成为对人生的绑架。融360与您共勉:为避免成为谬误心理的“人质”,我们不仅要学会对沉没成本做出理性取舍,更要在做出最初决定时就慎之又慎,减少后顾之忧。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新发分级银行理财规模不大 叫停主要为规避风险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