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全民学理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经常有朋友问,买银行理财产品好还是货币基金好?小编的建议是,如果闲置资金高于10万,可以考虑投一部分资金到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一般是5万元起购买,缺点是门槛高、资金使用不灵活。很多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印象是:低风险、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这种印象总的来说没有错,但银行理财产品绝不是毫无风险的。近期,多家银行爆出的银行理财产品无法兑付事件就是最好的警示。在许多人的眼里,银行很安全,于是争抢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殊不知,买银行理财产品,也有很多陷阱。以下8项是买理财必须要知道的。
第一件:银行理财是会亏损的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异常火爆,一是有远高于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二是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
投资者要明白,理财产品的稳赚只是传说,有的理财产品到期时,有可能得不到预期收益,有的甚至连本金也不保。
理财专家提醒,选择银行理财产品,不要光盯着收益率。实际上,许多产品由于存在着“猫腻”,投资者最终到手的收益,并没有宣传时说的那么多。
第二件:募集期有玄机
通常情况下,银行一般会声称,银行理财产品在资金募集期和清算期不享有收益,是按活期存款利息计算的。如果投资者买入时间较早,而该产品的募集期和清算期又比较长,那么实际收益率就会被拉低。
比如某银行推出的一款预期收益率高达5.5%的1个月期限理财产品,从9月26日开始销售,10月7日才结束募集,10月8日起算利息。也就是说,购买的这款产品,空档期是12天。这10多天的空档期,可不就“摊薄”了购买者的实际理财收益?
第三件:产品评级不一定靠谱
在产品说明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相关的风险评级,如某银行一款产品就在说明书中显示为PR2级-稳健型,其实都是银行自己给自己评定的,并非是第三方机构评的,意义并不大。
不仅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本身不可靠,而且银监会明确要求银行必须进行的投资者风险测评,不少银行也在走过场。
第四件:风险提示要看清楚
银行会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在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和合同上对风险提示做所谓表述,这些风险提示投资者也要多看看。
第五件:关注资金去向
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直接与产品的风险挂钩。投资者在看产品说明书时,必须关注资金投向。
如果资金投向为债券回购、存款、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等,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就低;如果资金投向为股票 、基金等,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偏高。
银行理财不想赔,这8件事一定得弄清。 src="http://i7.hexunimg.cn/2016-06-02/184194555.jpg"> 第六件:不触碰带“霸王条款”的产品
在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里,某些设计条款明显偏向银行,把投资者的收益“榨干吸尽”,投资者要当心这样的理财产品,尽量不去触碰。
比如,在某些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一概规定“超过预期年化收益率的最高部分,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
银行理财不想赔,这8件事一定得弄清。 src="http://i9.hexunimg.cn/2016-06-02/184194556.jpg"> 第七件:看清产品是银行自发还是代销
在银行渠道里,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都是银行自发的,但也不排除银行作为代理销售其他的理财产品。
如某些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明确写着“银行作为投资者的代理人……”这样的声明。银行只承认是代理、委托关系,若出了事,它不负责。
凡是银行自发的理财产品,在产品说明书中,就会有一个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位产品登记编码,只要在中国理财网的搜索框内输入该登记编码就会查询到对应的产品,如果查询不到,那就不是真正的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不想赔,这8件事一定得弄清。 src="http://i1.hexunimg.cn/2016-06-02/184194557.jpg"> 第八件:的费用要当心
与明面上的手续费相比,银行理财的“隐形费率”问题更为突出。
多家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显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计算公式为“理财计划预期投资收益率-理财产品销售手续费、托管费的费率”。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全民学理财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