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可谓各种传统商业模式被普遍颠覆的一年,新势力在破坏行业原有秩序的同时,也给消费者、颠覆者本身和其它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称得上颠覆者的企业既有特斯拉、Uber、阿里巴巴、小米等知名科技公司,又有一些名气没那么大的创业公司。

国外媒体近日撰文对2014年的行业颠覆者进行了
大盘点。文章称,今年可谓各种传统商业模式被普遍颠覆的一年,新势力在破坏行业原有秩序的同时,也给消费者、颠覆者本身和其它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称得上颠覆者的企业既有特斯拉、Uber、" 阿里巴巴、小米、Lending Club、Netflix等知名科技公司,又有一些名气没那么大的创业公司。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业内人士认为,2014年是“颠覆者”在
全球各地颠覆各种传统商业模式的一年。
随着技术使得创新者手中有了新的工具,行业之间的传统界限正在发生瓦解。亚马逊改变了图书销售,扩展到各个其它的零售品类,如今也在试验通过无人机送货。苹果在音乐行业和电信业引发了巨大震荡,如今也涉足腕表的设计开发。Airbnb创立6年后所提供的房间比
全球最大的两家酒店集团IHG和希尔顿还要多。
当然,创新跟时间一样古老。颠覆型企业和缔造它们的人的想象力也没有什么不同。“如果我问客户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说想要一匹更快的马。”亨利·福特(Henry Ford)在推出大众型汽车颠覆整个汽车
市场之前曾说过。
而现在有别于以往的是,
全球各地颠覆原有商业模式的个人和企业的范围和数量。不管是各家逼使
新闻业自我重构的社交媒体,还是改变人们订购衣服、看电影或打车方式的技术进步,还是使得零售商能够销售更便宜的商品的
价格效率提升,颠覆者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颠覆往往具有破坏性,会迫使企业破产倒闭,使得人们丢掉饭碗。不过,随着众筹、大
数据挖掘等新技术的出现,颠覆同时也会给消费者、颠覆者本身和其它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
称得上行业颠覆者的企业不在少数,包括特斯拉、Uber、" 阿里巴巴、小米、Lending Club、Netflix等家喻户晓的公司。下面先来盘点其中的7家:
1. Uber:颠覆出租车
市场

崔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创办的Uber给出租车公司和其它的打车应用带来了巨大冲击,不过其颠覆性也招来了接连不断的敌人。
对于Uber来说,今年是它完成数十亿
美元融资、在
全球数个城市遭禁止运营和大举扩张的一年。该打车服务已然成了硅谷颠覆性力量的代名词。
该已成立5年的公司没有一辆汽车便彻底改变了出租车
市场。它已经进入了
全球51个国家地区,在超过230个城市提供服务。它通过其智能手机应用来对接私家车和出租车的司机和乘客,其应用有“大
数据”团队提供支持,能够确保想要打车的消费者跟接单司机的距离不超过5分钟路程。
在卡兰尼克的领导下,Uber对其它提供打车或拼车服务的创业公司和出租车公司造成了巨大冲击。在12月的新轮
融资中,它获得了12亿
美元融资,估值达到400亿
美元。
这些资金,让它能够降低服务费用,从竞争应用和出租车公司手中抢得更多的
市场份额。它的广为流行,使得旧" 金山出租车乘坐量在短短两年内下降了三分之二。伦敦出租车应用Hailo也因无力抵抗Uber的定价
策略而退出北美
市场。
部分Uber司机也抱怨称,由于定价的下降,他们得延长工作时间才能赚到一样多的钱。
外界对Uber的抨击开始升温。监管
机构,尤其是在欧洲,已开始调查该公司的业务运营。与此同时,Uber有时候也在自我颠覆,接连犯错。11月,它的一位高管声称Uber应当聘请调查人员挖掘批评Uber的记者的“私生活”丑闻。这番言论随即引发如潮般的指责批评。
该事件让很多人不禁猜想:该公司的企业文化会否成为它的阿喀琉斯之踵。
卡兰尼克称,面对出租车司机的抵抗,Uber将发起政治游说行动,力求扩张到更多的城市。为此,他在8月聘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前顾问大卫·普罗非(David Plouffe)出任政策主管。
“我不认同Uber存在形象问题的说法。”普罗非向《
金融时报》表示,“我想到的是,当你是颠覆者的时候,你会是众矢之的。”
在向明年取得100亿
美元营收目标前进的道路上,Uber并不满足于仅仅对抗出租车行业。从在贝鲁特运送汉堡包,到在纽约雇用自行车快递员,再到在西雅图推出猫咪上门服务,它已经在试验人以外的交通运输服务。
2. 阿里巴巴

零售业以外,阿里巴巴也在谋划改变包括
金融服务在内的其它行业。
它旗下的淘宝网今年上半年的
交易规模接近3000亿
美元,可以说已经改变了中国的零售行业。
但现在,该公司和它的竞争对手也在进军从打车到
金融服务的各个行业。
阿里巴巴投资的快的打车提高了人们的打车效率,余额宝截至今年9月底的规模也达到了5340亿元人民币。
该公司的副董事长蔡崇信11月向《
金融时报》表示,
金融和医疗保健服务都属于技术能够变革的巨大行业,因为这些行业有一部分的模式已经很过时了。
但他也承认,公司进军国营服务行业的行动并没有他们希望的那么顺畅。他坦言,今年春季推行虚拟信用卡项目的计划遭
央行叫停,公司扩张至
金融服务
市场的计划因而“受挫”。
蔡崇信说道,“
央行显然是说,‘让我们将步子放慢一点,让我们理解这些创新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带来变革而非颠覆。’”
3. 博达文:瞄准非洲
市场

博达文(Bob Diamond)也许还没有颠覆某个
市场或者行业,但他向投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赚不了钱的传统观点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
2012年,博达文在因操控伦敦
银行同业拆借
利率(LIBOR)被罚款后离开了巴克莱
银行。此后,他在伦敦
证券交易所募集了超过6亿
美元,借此通过他的Atlas Mara公司投资非洲
银行。
虽然除了该美国
银行家之外,非洲大陆上还有新一波其它的
投资者,包括KKR、Carlyle等私募股权公司和包括迪拜投资公司、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在内的国有
基金,但在竞争对手看来,博达文无疑是该地区最有名的投资人之一。
一位专注非洲
市场的投资
银行家指出,“
华尔街投资者选择投资非洲完全是因为他。他有很高的知名度。”
2013年12月,博达文通过在伦敦进行IPO(首次公开募股)
融资3.25亿
美元。该美国
银行家与Mara Group创始人阿希什·塔卡尔(Ashish Thakkar)建立了合作,Mara Group是一家业务覆盖19个非洲国家的大型企业集团。
Atlas Mara已经在非洲达成了3宗
交易,将在包括博茨瓦纳、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在内的国家展开运营。博达文对于未来有着更高的期望。“还没有进入非洲的跨国
银行对该地区根本不予考虑。这太好了,这是我们涉足该
市场的核心原因。”他11月向《
金融时报》表示。
1">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