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滴滴Uber都融资了,阿里的快的却成了鸡肋?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阿里、腾讯的态度,是决定快的、滴滴的估值至关重要。而阿里的小伙伴告知,如今他们对于快的打车的看法是有点鸡肋,食之无味,却又不敢丢弃。 <BR /><img src="http://pic.pedaily.cn/201412/20141225114969186918.jpg" alt="滴滴Uber都融资了,阿里的快的却成了鸡肋?" /> 最近,BAT三大平台有两家在打车App上砸下重金,了高大上的UBER,参与滴滴7亿美金的融资,后者据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阿里、腾讯的态度,是决定快的、滴滴的估值至关重要。而阿里的小伙伴告知,如今他们对于快的打车的看法是有点鸡肋,食之无味,却又不敢丢弃。
滴滴Uber都<a href=融资了,阿里的快的却成了鸡肋?" /> 最近,BAT三大平台有两家在打车App上砸下重金," 百度投资了高大上的UBER," 腾讯参与滴滴7亿美金的融资,后者据说还是中国互联网融资规模之最。 只有阿里家的快的,在资本层面还静悄悄的,快的方面总强调其已完成C轮融资,但投资方和金额都捂住不说。 这也引发了企鹅君的好奇,因为大家都知道,年初的滴滴、快的补贴大战,不过是阿里、" 腾讯对线下消费场景的竞争,打车App是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战争代理人。 阿里、腾讯的态度,是决定快的、滴滴的估值至关重要。而阿里的小伙伴告知,如今他们对于快的打车的看法是有点鸡肋,食之无味,却又不敢丢弃。在阿里的几位小伙伴是这样形容快的: 快的打车对于支付宝在线下的拓展,作用越来越有限。 滴滴最近在微信中玩出了花样,滴滴红包不仅让企鹅君的三四线城市亲戚醉心,还被用在一些消费奖励中,比如: 用户在用微信支付做餐饮消费、花钱买游戏道具时,会在微信中获得个滴滴红包,几块几毛几分都有,用户总会满心期待的打开看看,还要分享给好友和朋友圈。 这个玩法尤其让阿里支付宝的人羡慕啊,红包金额不大,用户不止乐于接受,还要分享给好友,主动帮忙拉新用户绑卡。更有趣的是,打车App红包是大众消费,能与其他的餐饮、娱乐消费联动,就能在未来的O2O大事业占到先机。 但问题是快的这方面完全玩不转,一方面原因是手机淘宝、支付宝钱包,很难支撑红包这样的社交产品;另一方面,微信还拒绝快的红包接入,为此,快的还专门写了个文章,指责腾讯封杀其在微信的接口。 烧钱做推广,对阿里腾讯来说并非不能接受,但究竟是粗暴补贴,还是能否玩出花样,区别还是很大的。 今年补贴大战打得厉害时,微信支付在滴滴的渗透率已经到70%以上,支付宝在快的情况也基本相当。数据表明,快的和滴滴的用户早就会用互联网支付了,用不用互联网支付,其实纯属看补贴和心情。 因此吧,打车App做到这个份上,能否摆脱单纯的烧钱补贴就很关键,尤其打车这个常规消费需求,要是能与其他消费联动,对拓展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是很有促进作用的,腾讯阿里就更乐于继续撒钱 现在来看,仍然在做粗暴补贴的快的打车。其对阿里的战略意义正减弱。 “鸡肋”的另一方面是指:虽然快的对支付宝的拓展作用越来越小,但打车这个需求,是阿里很难舍弃的线下需求。 根据一份不新的数据,2013年中国有120万辆出租车,日订单在数千万单,年客运量为120亿人次。同时,打车又是一个消费门槛刚刚好的大众需求。 一个每天数千万单的线下消费场景,对于高喊O2O的阿里和腾讯来说,都是优良的推广渠道。 相比餐饮等需要庞大推广团队的线下消费需求,打车App这个市场只需投点钱就好,总体来看,还是很划算的买卖。当然,投资人和创业者也精明,眼见打车App发挥其战略意义后,其估值也水涨船高,如今的估值即使对阿里、腾讯来说,也不能说少。 因此,对于阿里来说,纵然快的战略价值有所弱化,但就算为了避免腾讯全盘吃下出租车这个巨大的线下消费场景,也需要保持快的市场地位。 最后总结下:阿里、腾讯的出租车App补贴大战在台面上停了,且如今快的、滴滴都各自在讲一个“商务专车”的新故事,但打车App高额融资背后的主要价值,还是在出租车市场上。 鉴于打车App想从出租车公司身上分杯羹是件不靠谱的事,所以,本土的滴滴、快的持续拿钱的关键,就是更多体现在对阿里、腾讯的战略价值中。 但阿里家快的打车,却在玩法上有点不那么给力,但打车这个消费场景,阿里也很难舍弃。于是,大概只能少投点钱做防御了。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新规后如何正确使用非银支付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