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公众的财富管理意识和需求坚强,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 互联网基因的新金融企业都试图深耕这一领域。作为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京东金融亦在近两年发力财富管理业务。
日前,京东金融副总裁' target='_blank' >金麟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详细解读了京东金融布局财富管理领域背后逻辑。
财富管理业务布局逻辑
金麟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中国投资者需要包括基金在内的投资理财产品。相较海外市场,中国居民平均年龄轻、人均存量财富较少,适合相对激进的投资策略。而激进投资策略下,哪怕收益率仅提升1个百分点,在复利的作用下将能带来巨大收益差距。
在现实生活中,中国居民资产配置两极分化,部分居民非常保守,现金加存款在财富中的占比高达50%~60%,错失投资收益;另一部分则将投资与' 炒股完全划等号,但散户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在信息及资金方面亦没有优势,导致被屡次“收割”。综合来看,投资人亟需专业机构有效引导。
与此同时,随着信用债违约等案例的出现,原来被认为是无风险收益的投资产品被证明存在风险,这也导致长期来看,固收类品种的收益率会越来越低,投资者需要合理经营风险。
“目前,存管大量现金资产的传统金融机构因为可以轻易获得息差收益,并没有主动打理储户资产的意愿,只有独立第三方理财机构进入这一市场,在没有存量利益的格局下,才有可能为用户做更多的事情,提高用户资金的使用效率。”金麟表示。
正是基于上述财富管理现状,京东金融近年来加大了对财富管理业务的布局。
京东金融把居民资产配置分为以下层面:一是基于中长期或者最终目标的大类资产配置;二是择时;第三是品种选择。
“中国的用户在第一个层面做得非常差,在第二个择时层面几乎是负收益,在第三个层面品种选择上基本是随机选的。”金麟表示。
针对用户需求分析,“我们自己内部也做了一系列的用户分析,出来的结果我们自己也挺惊讶的,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完全不一样。”金麟告诉记者,小白用户一般对于产品的功能便捷性、操作方便性要求较高;中间层次的用户对于投资亏损以及申购费有一些敏感度,对产品反而不敏感;更高层次的高净值用户资产多,对于产品的体验要求相对不高,但平台更专业,能够给他们在投资上提供有效的帮助是他们希望的。
“我们以为我们客户是‘屌丝’居多的,其实不见得。”金麟透露,“有一个固收品类的用户累计买了600笔,每笔100万,也即他在京东金融上有6000万的余额。还有一个京东小金库的用户余额保有量是3000万。”
(责任编辑:张功成 HN092)和讯网今天刊登了《没有存量利益牵绊才能解决财富管理痛点》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