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庆春东路上有一排不起眼的六七层房子,有些年代感的建筑被暖色石材和塑钢玻璃幕墙装饰一新,这里是滨江集团的总部。在这栋已有23年历史的小楼里,笔者见到了这个百亿房企的掌舵人——杭州滨江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戚金兴。
粉丝是鞭策是动力
刚刚过完滨江集团24周岁生日,戚金兴又要开始他新的征程——将滨江的发展重心移向上海。
滨江集团在上海的首个项目——滨江公园壹号将在8月6日面向全上海第一次亮相,下半年内开始销售。
杭州是滨江集团的大本营,在这个“挑剔”的市场,滨江是与绿城并驾齐驱的两大龙头房企,均以品质扬名。但对于上海市场,滨江集团却一直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滨江集团是南巡讲话催生的产物。”聊起滨江的发迹史,戚金兴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年听到讲话时的激动心情。
戚金兴回忆,“在1992年以前,杭州每个区规定只能有两家房地产公司,一家是政府部门下面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一家是房管部门下面的房地产经营公司。南巡讲话之后,鼓励开放和竞争,同意每个区可以再办一个开发公司。”于是戚金兴借出了8万元,在杭州的江干区成立了杭州滨江房屋建设开发公司,这就是后来滨江集团的前身。1999年,在取得了国家一级开发资质后完成转制,滨江成为杭州率先成功转制的房地产企业。挣脱体制的束缚,为滨江冲向未来更广阔的天地,搏击长空做好了准备。
改制后,戚金兴重点做了三件事:抓管理、创品牌、重服务。
“我们倡导员工的精干以及执行的高效。公司始终保持二级管理的扁平化组织架构,内部的事情尽可能不过夜,企业没有繁复的人事关系,让员工具有高度的主人翁的态度做事。”戚金兴分享自己的管理之道。
与此同时,滨江还建立了一套自己的产品标准化体系,涵盖“A+、A、B+、B、C”等五大产品类型,之后在实践中又逐渐延伸到物业服务标准化以及小区配套标准化等多个领域。
不断推出的精品项目让滨江的精工细作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滨江物业服务的口碑也越做越好,连续5年成为浙江省客户满意度最高的房企之一。因而在杭州市场获得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
戚金兴非常珍惜今天的一切,他反复强调,“粉丝对我们认可是鞭策也是动力。滨江要为城市创造景观、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客户创造机会、为员工创造平台。做任何事都要对得起市场的机会,对得起关心滨江的人。”
24年来,戚金兴就是以这样保持自信、清醒、理性的经营,果断、务实、有效推动着这家年销售额数百亿的上市房企的稳健发展。
舍得为品质花钱
抓住市场机遇,快速的规模扩张让滨江在2015年实现了出色的业绩,并实现跨越式的布局,这让戚金兴兴奋不已。
不得不说,这得益于滨江多年坚持品质积淀下的品牌效应。
一直以来,做建筑出身的戚金兴对于房屋的品质就有着高于常人的标准。追崇品质的匠人精神体现在滨江集团的每一个作品之中。
滨江成立之初,恰逢杭州城市建设不断加快,戚金兴立足于百姓安居乐业的基本需求,致力于普通住宅的建设。
“那个时期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公司勤练内功、抓好质量,为后来的品牌发展之路夯实了基础。”跟同行相比,戚金兴较早就有了品牌效应与经济效益同样重要的战略意识,并舍得为品质花钱。
万家花园是典型的例子,这是滨江早期的一个经济适用房项目。当时为了打造更好的景观环境,滨江引进著名的园林设计公司贝尔高林,造景费用由500万元上升到2100万元。
“当时的2000万元几乎就是我全部的家当了。加上用在本就利薄的经适房项目上,很多人不理解。”但戚金兴坚持着投了下去 ,滨江造的不仅仅是个水泥盒子,而是最好的房子。至今,十多年过去,万家花园仍然是区域内最好的经适房社区之一。
在戚金兴眼中,美誉度比赚钱更重要,“社会认可度,客户美誉度,员工满意度,是我们最大的价值。”戚金兴这句话不仅醒目地写在企业的文化墙上,更贯穿于滨江的发展中。
2005年,滨江打造金色海岸项目,戚金兴告诉团队,“即使不赚钱,滨江也要做最好的产品。”为此滨江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打磨产品。
金色海岸一炮走红,其“精装修名宅”成为行业内里程碑式的案例,开创了杭州乃至浙江市场的无数个第一。不仅成为了业内品质的标杆,同时也一下把滨江集团推到了行业的领先地位,金色海岸也化身为滨江集团的一张名片。
此后,滨江又连续推出了阳光海岸、城市之星、武林壹号等高端精装修项目,前瞻性的产品以及稳定的品质为集团迎来了空前的声誉,滨江品牌战略化道路正式开启。
去年推出的滨江集团第三代名宅产品——华家池,在大户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储藏和收纳的问题,再度成为客户追捧的产品,名宅市场纷纷效仿滨江的做法。
被问及打动客户,造就品质标杆的秘诀。戚金兴很谦虚,“造房子不是什么高科技,关键在于对细节的把控,工艺的细致和认真决定了产品品质。”
这次做上海项目,我们对于上海市场也做了细致的调查。“把正宗的杭帮菜带到上海也充分考虑上海人的口味。”戚金兴形象的比喻体现了滨江对产品把控的细致入微。
“上海项目将成为滨江4.0产品的代表,一定给上海带来惊喜。”对于滨江公园壹号,戚金兴信心十足。
不学习差不多就老了
戚金兴的这份自信来源于其带领的滨江团队不断学习和改善为产品和企业所作出的努力。
在滨江,有一支团队专门研究学习其他公司的强项。绿城的品质、万科的财务管控、中海的成本把控、龙湖的营销、融创的渠道、新湖的资本力量都是滨江研究的课题。在戚金兴看来,人无完人,总有缺陷,他人好的地方都值得借鉴。
他说:“行业进入新常态,一定要多学习,多接触,特别是杭州以外的市场,甚至是非房产行业的人和事,这样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利于作出决策。”
在戚金兴的日程中,每个月一周的学习、考察、交流必不可少。他喜欢和各界人士交流,互相擦出思维的火花。不断地学习创新,促使着滨江团队和企业也在稳步地前进。
今年,戚金兴走访了不少革命老区并有了很大的感触。“我们的土地储备,在规模扩张时不能少,但当市场过热时,随时可能变成企业的隐患。”戚金兴及时调整了滨江的销售战略,对于非稀缺的土地的项目加快周转速度,以保证未来发展的稳健性。
去年去' 美国考察,戚金兴研究了犹太人的优秀品质,与当地的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学习不同的企业运作模式,如何在经济上升阶段进行规模运作,在下行阶段留下骨干图谋发展。
即便是在自然界,戚金兴也能找到不少灵感和收获。“森林里的熊,在夏秋季的时候大吃大喝,到了冬天就可以安全度过。”企业也需要给不可预见的冬天储备一些能量。于是,滨江在今年开始布局金融市场,通过成立基金、股权投资、证券操盘手等多种方式建立对' 互联网和资本市场的投资。
“从挖井蓄水,到寻找新的涌泉。”在戚金兴看来,这是做稳房产、做好服务商之外的做优投资的开拓之举。
“人感觉特别好的时候,就差不多老了。”这是戚金兴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时刻保持清醒,在顺境中也不忘反思,才能发展得更长远。
正是这种“集百家之所长,补滨江之短”的务实谦逊的好学精神,成就了今天的滨江,也成就了今日的戚金兴。
(责任编辑: HN666)和讯网今天刊登了《戚金兴:美誉度比赚钱更重要》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