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债市血案”真正元凶:隔夜资金紧张等于加息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海清FICC频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8月23日,央行进行14天逆寻量,8月24日,央行进行900亿7天逆回购和500亿14天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为2.25%和2.4%,均与上期持平。其中,14天逆回购为春节以来首次。8月23日以来,大跌,长端利率债明显回调,验证了我们“债市防陷阱”的观点。 <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海清FICC频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8月23日,央行进行14天逆' 回购寻量,8月24日,央行进行900亿7天逆回购和500亿14天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为2.25%和2.4%,均与上期持平。其中,14天逆回购为春节以来首次。8月23日以来,' 国债期货大跌,长端利率债明显回调,验证了我们“债市防陷阱”的观点。

我们认为,14天逆回购只是一个引子,并非问题的关键;真正需要关注的是未来资金面是否长期紧平衡,特别是隔夜资金的可得性、波动性、利率变化。

尽管央行基准利率是7天,但市场的基准利率却是隔夜,隔夜资金成本上行无异于' 加息,甚至引发“去杠杆”循环,维持我们提出的“债市防陷阱”不变,长期看空债市。

市场对14天逆回购的解读截然相反

此次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的背景较为特殊:一方面,目前仅为月末,而非季末或年末,16年以来没有因为月末开展14天逆回购的先例;另一方面,目前资金面偏紧,特别是隔夜资金可得性明显下降。

市场对于14天逆回购重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解读:

一种观点认为,14天逆回购利率高于7天逆回购,表明央行有意提高货币市场利率,提高加杠杆的资金成本,是逼迫市场杠杆的措施;

另一种观点认为,14天逆回购期限较长,有助' target='_blank' >于平滑市场资金面波动,同时有助于降低货币市场14天利率,因此有利于债市。

我们认为,仅就目前的信息,无法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未来需要观察:

资金面是否长期紧平衡,这是最最重要的信号。在利率市场化之后,货币市场利率央行的操作目标;无论央行进行何种操作,都只是实现央行目标的过程,最终货币市场利率变化的结果才是央行的真正目的。

举个例子,央行在2013年下半年进行的是逆回购、净投放资金,貌似央行是在进行宽松操作,但实际结果是利率的不断飙升。过程需要关注、但不是重点,结果才是重点。

我们认为,14天逆回购重启只是一个引子,隔夜利率上行是债市最大的的风险

隔夜利率上行是债市最大的风险

我们认为,债市最大的风险在于7天利率不变,但隔夜利率上行;或者隔夜资金的可得性下降、波动性上升,隔夜资金成本实质性上行。

央行隐含的政策利率是7天利率,但是市场主要交易品种却是隔夜,两者之间存在20-50BP的利差,这一现象实属中国特色。

我们看' 美国、欧洲、日本,各个国家1个月以内的各期限回购利率——隔夜、7天、14天、1月回购利率均基本相同。以欧洲为例,8月欧元银行间拆借利率均值隔夜-0.34%,7天-0.38%,14天-0.37%,1月-0.37%,各期限之间利差不超过5BP。

中国央行基准利率7天回购2.25%,但隔夜利率却长期在2%,期限利差超过20BP。

市场成交看,随着套息息差的逐渐收窄,隔夜已经成为绝对的主导品种。市场资金需求短期化,这是毋庸置疑的:
图1 隔夜成交量大幅飙升,加<a href=杠杆资金短期化明显" src="http://i0.hexunimg.cn/2016-08-25/185698447.jpg"> 图1 隔夜成交量大幅飙升,加杠杆资金短期化明显

1、从隔夜回购成交量看,2014年上半年隔夜成交量不到5000亿,而目前隔夜成交量高达2万亿以上;

2、从隔夜回购成交占比看,2014年上半年隔夜成交量占质押式回购的比重仅为70%,现在占比却高达90%。

央行的基准利率是7天利率,但市场的基准利率是隔夜利率央行基准利率2.25%,市场却按照2%来进行操作,这是否表明过去资金面是否过于宽松了?

如果央行有意降低隔夜资金的可得性,即使央行维持7天和14天利率不变,对市场而言效果仍然等同于加息

为何欧美套息交易不是主导?

我们在2014年撰写的《再造央行4.0》一书中就提出过这一问题: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央行必须维持货币市场利率的相对平稳或窄幅区间波动,那么市场参与者是否会借短买长、期限错配、套息交易,将长期' 国债利率拉平到隔夜利率

按照目前中国债市投资者的逻辑,这种情况发生几乎是必然的。但是,我们看美国、欧洲市场,却发现这种情况并未出现。以美国为例,美国隔夜利率仅为0.4%,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却高达1.6%,套息利差高达1.2%,而中国套息利差却不足1%。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2008年之后一直维持0利率,而美国10年期国债在过去8年间一直维持1.4-4%的大幅区间波动,显然与中国货币市场利率下降之后、迅速将套息利差抹平有极大区别。

难道欧美债券投资者不知道有套息交易这种“无风险、高' 收益”的神器吗?

难道欧美债市比中国早发展数十年,欧美债市比中国大数倍,欧美的债券投资者反而不如中国的债券投资者精明么?

我们也曾经困惑了许久,在《再造央行4.0》一书中我们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债券投资固定利率债券收益分为两部分,一是固定的票息,二是债券价格变动导致的资本利得。其中,票息确实是无风险的,但是资本利得既可能是收益,也可能是风险

如果进行期限错配的资产,例如十年期国开债收益率出现显著上行,则高杠杆的期限错配将导致严重的资本利得损失。债券收益率向上波动的风险随着债券收益率的下降而逐渐增大,在长端收益率与短期利率的利差达到一定水平时,长端债券与短' 期货市场利率的利差将不足以覆盖长端债券收益率上行风险,此时长端债券收益率不会继续下降,期限套利消失,达到均衡的利差水平。”

与中国相比,欧美的10年期国债收益波动极大,欧美长端国债的高波动性导致套息交易根本没法做。2008年之后,美国和欧洲货币市场都是0零利率,但美国10年期国债波动区间为1.4-4%,欧洲10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区间为0-4%,而中国国债收益率波动区间仅为2.5-4.5%,这还是在货币市场利率高于2%的情况下。

套息交易与加杠杆密切相关,也与中国债市未来方向密切相关,下面重点讨论。


图2 美国期限利差远高于中国 图2 美国期限利差远高于中国

警惕隔夜资金紧' target='_blank' >张引发“去杠杆”循环

有观点认为,即使央行提高了利率杠杆交易也不会停止,我们认为这是非常错误的。

杠杆是因为市场预期未来长端利率仍将继续下行,或者至少保持不变,同时长端利率与短端利率有期限利差。在长端利率下行过程中,加杠杆套息确实是“无风险”的。

但是,随着加杠杆套息的进行,短端利率由于央行控制基本不变,但长端债券收益率不断下行,会导致两方面的结果:一是套息空间收窄,甚至无法覆盖套息的其他成本;二是长端债券利率上行可能性和空间越来越大,长端债券存在极大的利率风险

当加杠杆套息达到一定程度时,长端债券收益率套息价值难以覆盖利率上行风险,此时加杠杆也就停止。杠杆水平进入稳定期,此时既没有加杠杆,也没有去杠杆,借隔夜只是维持已经进行的套息交易

杠杆有两种情况:一是长端债券收益率上行,导致前期加杠杆机构浮亏,因此被迫止盈止损;二是货币市场利率上行,导致加杠杆套息成本提高,最终甚至出现负收益,套息交易者去杠杆

对于中国目前债市而言,最大的风险在于隔夜资金的可得性降低、波动加大、成本提高,导致前期加杠杆面临损失,从而被迫去杠杆

如果再叠加上长端债市收益率上行,估值浮亏导致的止损止盈,则长端上行幅度将更大。这一去杠杆过程与2015年“股灾”有相同之处,即“价格下跌-去杠杆-价格下跌-去杠杆-……”循环。

回到此次债券收益率调整,我们认为14天逆回购重启只是引子,真正的风险是隔夜资金的持续紧张、可得性下降、波动性增强,导致套息交易的成本上升,甚至被迫去杠杆,引发“下跌-去杠杆”循环,这将给债市带来长期的调整压力。目前长端利率风险高于收益,仍然维持“债市防陷阱”观点不变,长期看空债券市场

  作者:邓海清,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陈曦,“海清FICC”大资管频道研究员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海清FICC频道

(责任编辑:陶海玲 HF003)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债市血案”真正元凶:隔夜资金紧张等于加息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扎克伯格网络问答:只穿同样T恤衫是为了专注工作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