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所谓助学贷款的精准诈骗定位,“徐玉玉们”无处躲藏成了待宰的“羔羊”;个人信息惨遭泄露,“裸泳”的渺小个体终究无法挣脱密而不疏的诈骗大网。这早已超出了所谓的防骗教育所能带给学生的防御本领,教育筑起的自我保护围墙不堪一击。就在几天前,清华教授遭遇“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被骗走1760万元,刚刚卖了房就有人掌握了准确无误的合同号手续号,即便是清华教授也没躲过被骗千万的悲剧,这让整个社会细思恐极。
我们的生活,在变得越来越智慧的同时,似乎也越来越危险了。对于迈入社会的成年人尚且沟壑险阻不断,更何况是还未完全步入社会的学生。看新闻、发" 微博、玩微信,网购、转账、贷款,有时孩子们先于家长走在了技术革新的前沿,拥抱新世界的阳光,却发现他们根本“没系安全带”,成为不怀好意的猎手捕食的对象。
从人生巅峰到生命谷底,有时只是一个诈骗电话的距离。那些说徐玉玉为代表的大学生如此脆弱、心理素质太差,他们或许根本不知道1万元对于一个贫困的家庭意味着什么?当越来越多的人以越来越惨烈的代价上当受骗,不是因为愚笨,不是因为贪婪,他们可能比普通的人更单纯、更认真,对家人更有责任感,从而导致更容易受骗受伤,我们是不是该反思这个社会出了什么问题?贫富差距扩大、个人信息泄露猖獗、学生心理防卫不力、监管部门管控乏力、" 法律追逃机制不灵……正是各个层面环环相扣的溃败最终导致了各种悲剧的发生。
新技术浪潮汹涌,老问题依旧顽固。有人会说徐玉玉被骗见识太少,一个出身高考大省的贫苦孩子,经历生命中可能是惟一一次改变命运的搏击,哪有时间和金钱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改革开放社会转型期所需要的巨量人才红利如今已被渐渐稀释,阶层固化趋势加强,未来改变命运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近期以家庭教育为题材的电视剧《小别离》热播,该剧以中产的视角聚焦了整个家庭社会对子女教育问题的焦虑。事实上,我们一方面纠结于应该给予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另一方面又常常被困于我们能够给予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困难往往在于后者。社会环境的强大和根深蒂固终究非个体之力所能改变,稍有能力的中产便选择了逃避,留学的矛盾冲突顺理成章。留学所代表的生活恰恰是对一种不完善的社会选择性的告别,告别残酷的分数竞争,告别单一的价值标准。归根结底,是向社会转型期特有的压力告别。
开学了,家长们送别孩子们走出家门,全社会能给他们最好的礼物,可能从来就不是一个承诺好的世界,而是一个可以被改变的现在。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开学季 躲不过的诈骗谁之错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