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多方求证,陈龙将就任阿里巴巴系
金融公司,“蚂蚁
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战略官。目前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曾鸣,此前也是长江商学院教授。对此,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在10月25日的秋季班新生开学典礼上大呼:老是挖我的优秀人才,马云,我要和你好好谈谈。

钛媒体注:前几天钛媒体上那篇热文《" 互联网"
金融前途多大,需要技术革命的想象力》的作者,长江商学院的知名"
金融学教授,副院长陈龙教授即将离开长江商学院,今日(10月27日),长江商学院部分师生还将为陈龙践行。
钛媒体多方求证,陈龙将就任" 阿里巴巴系
金融公司,“蚂蚁"
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战略官。目前"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曾鸣,此前也是长江商学院教授。对此,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在10月25日的秋季班新生开学典礼上大呼:
老是挖我的优秀人才," 马云,我要和你好好谈谈。
曾鸣擅于研究,性格温和,有大格局大视野,其在整个阿里巴巴集团内的地位,这些年来有目共睹。与阿里巴巴集团一样,新成立的“蚂蚁金服集团”也设首席战略官一职,足见蚂蚁金服集团在整个" 马云阿里系
大盘子中的作用。陈龙一直还负责长江商学院的校友校务工作,是长江DMBA(博士班项目)的筹建人,在校友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还被戏称为“小龙龙”。
有分析称,蚂蚁金服集团的未来市值甚至都可以超过如今的阿里巴巴。何为蚂蚁之意,可以参见此前钛媒体文章《被阿里巴巴深刻改变的蚂蚁中国》,以及《阿里
金融的蚂蚁系巨无霸版图浮出水面,彭蕾稳坐女主》,随着各项业务、布局的一一浮出水面,一个多牌照、全业务、拥有移动端优势的民间
金融巨无霸将横空出世,正步步为营。
10月25日是上届长江商学院21期学员的毕业典礼,也是25期新入学学员的开学典礼,陈龙做了一个关于《中国" 互联网
金融本质与未来》的演讲,作为他在长江的“最后一课”。围绕着互联网
金融和供应链
金融,陈龙结合中国的
经济和
金融制度现状,对
金融产品在中国的未来做了展望。
以荷兰"
银行等几个不同案例,陈龙认为,
金融诞生的本质就是为商业服务的,随着商业发生根本的变化,
金融及支付也会发生根本变化。陈龙教授认为,基于互联网、数字技术和平台的普惠
金融大有可为,当前正是发展“不一样的
金融”的
黄金时代。
以下为陈龙演讲全文,由当天的长江学员整理,首次发表于“盈保倍”,可以结合此前陈龙同样关于互联网
金融的上述文章《互联网
金融前途多大,需要技术革命的想象力》,(看钛媒体链接:http://www.tmtpost.com/161286.html),能够更好理解:
各位尊敬的嘉宾,亲爱的院长,各位教授们,陪伴我在长江过了几年的同事们,还有这几年陪伴我在长江读书的同学们以及新来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下午,我的心情特别的复杂,我都不愿想我即将要走的事情,所以一直都没有宣布,因为我总觉得如果我不宣布的话可能就还是长江的一员,真的是这样的感受。我记得非常清楚,三年以前,正好是三年以前在同样的地方,我第一次在长江的,当时是第14、15期结业也是新生的欢迎的会上,我做了第一个
金融的这样一个演讲。
当时刚刚在EMBA上课,也就战战兢兢地做了第一个演讲,第一个演讲的题目叫“中国廉价
资本时代的终结”,当时我的主题是说,在今后的几年,随着中国
金融自由化的推动,股权和
债券的
融资成本都会上升,现在回过头来看的话好像还是对的。那么今天作为我的第二次的演讲也许是最后一次了,那么我想讲的是另外的,但还是
金融的主题,讲的是不太一样的东西,我想讲的是在这个时代做不一样的
金融,这可能是一个
黄金的时代。
我会从
金融的本质和
金融的历史来看,就像刚才这个片子讲的一样,我试图把历史融入未来,我还会从中国的
经济和
金融的制度来看,帮大家去看,我如何来做这样一个结论。
那么我先从
金融的本质和
金融的历史来看一下,我们在这个时代做不一样的
金融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我先给大家看一份唐朝的小贷的契约,在这个契约里它说有一个居民在吐鲁番,在丝绸之路上挖掘出来的。这个契约是这样写的:有一个居民叫龙会努从另一个居民左崇禧那里收到30匹丝绸,它的月息是4匹丝绸,如果利息不能按月支付,则需每月多支付一匹丝绸;如果左崇禧在特定时候收回丝绸,龙会努必须立即归还;如果借债人讨债,那么他的妻子和孩子和其他列举的人将替他归还
债务。如果用现代
金融的语言去总结的话,这是什么样的一个小贷呢?它的年化
利率是160%;
债务可以随时索回,相当于一个活期存款;若展期,
利率上调为200%,如果违约有连带的担保。
所以我们知道的现在的小贷、高利贷的霸王条款全部在这个里面。这是唐朝的一份小贷。所以中小企业
融资难是自古的一个现象。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现象呢?这就是
金融的本质。如果
金融要发展的话要克服三方面的问题:1、我们的商业是不是需要
金融;2、
金融产品是不是有一个渠道,我们
融资者是不是有这个渠道得到
融资,
投资者是不是有渠道找到合适的借款人;3、如果信息有很大的不对称的话,是不是有足够的信息能够降低不对称,增加可信度从而降低
融资成本。
这三个方面正好是
金融要发展的核心的内容,所以我就讲到互联网
金融了,今天我们的互联网
金融为什么能够发展,第一是因为商业,新的一代的商业互联网的
经济起来了,互联网的
经济需要不一样的
金融,这是第一个和商业的结合即第一个需求。第二是互联网
金融能够给我们两个方面的贡献,一个是渠道的革命,一个是信息本身的革命。前面的龙会努借钱的
融资成本是如此的高,第一是他想借钱,他有这个需求但是他没有渠道,他不知道找谁去借钱;其次,别人都不相信他,所以他年化的
利率是160%。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渠道上在信息度上给他打一个分,有一个征信度,我们就能够提供新的
金融产品,降低
融资成本,所以这个方面的结合就是
金融的创新。这就是互联网
金融的一个本质和它发展的一个逻辑。这个逻辑实际上是自古就有的,商业的逻辑不变,
金融的逻辑也不会变,我们会发现商业对
金融的需求,由于技术革命而带来的渠道和产品的创新贯穿了整个
金融的发展史,那么我相信这次互联网
金融带来的前景可能也是类似的。
为了说服大家,我可以讲几个故事,你会发现最主要的
金融创新是和我刚才讲的几个主题密切相关的。
第一个,我先讲一个支付的故事和"
银行的诞生。
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
银行是阿姆斯特丹
银行,它是在1609年诞生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
银行?因为哥伦布航海带来了远洋贸易的商业需求,而荷兰因为造船、" 物流比较厉害,许多的货物会通过阿姆斯特丹进入欧洲。有了这样一个商业和贸易的需求,它就需要
金融去支持。第一个
金融的需求是什么呢?是支付和结算。所以阿姆斯特丹
银行在1609年就成立了,这个
银行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支付和结算,它接受各个国家的金属、
货币和金银,同时它发放
银行的票据、转账、开汇票。这是全世界第一个结算和支付的多边中心,这个中心就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支付,一直做了70多年。
由于
金融和商业的结合,它让阿姆斯特丹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一个
金融中心。大量的钱和贸易通过阿姆斯特丹进入欧洲,当它做了70多年支付以后,它自然从
1683年开始为客户提供贷款和
信托,因为它有很多钱,它能够给它的客户提供更多的
金融的服务,这就是商业——支付——信贷这样一个整个的过程,最后的结果是阿姆斯特丹成为17世纪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中心和
金融中心。
300多年后,有一个公司叫阿里巴巴,它做了淘宝和淘宝商城,它做的是天上的贸易不是海上的贸易,它为了做天上的贸易需要天上的
金融去支持它,为了做这个事情它被迫去做" 支付宝。它一开始是做" 支付宝,由于支付宝和贸易的结合,淘宝成为了今天的电商,全世界最大的领先的电商。今天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够去美国去
上市及有着2000多亿美金的估值,这和支付宝是完全分不开的。当你做了支付,就像阿姆斯特丹一样,慢慢就会做各种信贷、投资产品,比如说余额宝,比如说阿里小贷,所以商业和
金融的逻辑是不变的。
这个逻辑不只是中国的阿里巴巴,如果放眼全世界就会发现,很多非
银行机构都在进军网络的支付。谷歌在2011年推出了谷歌钱包;亚马逊提供了基于kindle的支付和转账服务;苹果这个月刚刚推出了基于iPhone和iPad的apple
pay——苹果支付,当时它的口号:苹果像用iPod整合音乐行业资源一样整合支付行业。所以互联网公司、非
金融机构进军
金融是国际上的大势。美国的一个" 零售的联盟包括沃尔玛、CVS、埃克(森美)/" 森美孚(美孚也在做自己的移动支付的体系)等大公司正在建立一个移动支付体系;美国的三家电讯巨头(AT T、T-Mobile和Verizon)正在联合建立自己的移动支付和虚拟钱包,这代表的是
金融业做的一个支付和垄断的终结。
为什么他们都要做支付,因为这个时代需要精的
金融产品。第一个重要产品是支付,不但是支付,而且它满足了我刚才讲的
金融本质的几个条件,它除了做支付,还提供了渠道,提供了信息,因为有了渠道和信息,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精准的服务,包括商业的服务和
金融的服务,所以它是
金融的第一步,以这个为基础我们可以打造出一个
金融的王国。
刚才讲的是
银行的诞生,我再讲一下
投行的诞生。
美国在18世纪建立以后,过了20多年,在1812年跟英国打仗(这个战争可以说推动了加拿大的建立)。当时美国打仗需要钱,自己需要1600万美金,但是只能够融到600万美金。美国就像中国唐朝的居民龙会努一样没有渠道,不知道找谁去借钱,也没有很好的征信的记录。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有三个纽约和费城的商人他们就说,好吧,我们来帮你做这件事情。于是,“承销”这个词就第一次出现了。这三个商人说,美国政府你可以发一个
债券,1块钱美金的
债券呢,我以4毛钱美金买进,然后他们转身8毛2就卖出去了。所以第一笔的承销费用美国政府1000万美金的面值只融到了400万的美金,而这个承销费用是
420万的美金,所以美国当时和龙会努一样,面对的是高利贷,是因为他没有征信没有渠道,这个是第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告诉我们
投行的本质。大家都看到了,什么是
投行呢,
投行就是承销不定性的
金融的产品,能够有渠道进行这样的担保,这就是
投行的主题。
那么又过了五六十年,到了1864年,这个时候美国又打仗,南北战争。这个时候美国政府又需要借钱,借20年-30年的钱,但是它不好借钱啊。在这个一个背景之下呢,有一个叫库克的小
银行家,他说我来帮你做这个事情。他为什么做这个事情呢?在当时正好有一个科技的革命。在当时这个革命叫做“电报”,这就是当时的" 高科技。所以这个叫库克的
银行家做了几个事情,他把北方的大部分的小城市的代理
机构都做了登记,寻找渠道;第二他第一次通过打电报的方式去卖这样一个
金融的产品,去做销售。他降低每份国债的面值,这样的话屌丝也可以买国债,他也可以通过各种广告通过各种渠道去宣传。他最后做的这个事情,因为电报的威力成果巨大,他卖了10个亿以上的美金的国债,而且他只是平价卖出,只收了千分之一的承销费,几乎是免费做的。他需要达到的什么东西呢,他只需要每个人在购买美国国债的时候,通过他的
银行转一道手,这样他就得到了客户,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就叫导入流量,用一个免费的方式去做这个销售。通过导入流量把自己的投资
机构做大,这就是电报的威力。
大家可以看到科技的进步带来了
金融的创新,带来了
投行的创新。我刚才已经讲了
银行和
投行,我现在再讲第三个例子叫消费者信贷。在上个世纪初渐渐的有了消费者信贷就是信用卡,你如果想一下,信用卡这个东西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人类几千年以来的信贷都是典当,如果你在我这里压100块钱,给你50块钱,基本上是不亏钱的,所以开发一个
金融产品是无担保的小贷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
风险、很难做的事情,原来是完全没有这个
市场的。他们是怎么做起来的呢?
当时是正好中产阶级上升,需要消费者信贷,但是又没有征信,因为有信息不对称。我们做不了这个
金融创新,它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开始有了信用的评级
——征信这样的
机构。在美国二战以后,有大批的军人退役,存在着消费者信贷这样一个刚需,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第一个致力于信用评级的公司Fair
Issac——提供的服务叫做FICO,到现在为止还是全世界最权威的个人征信的评级公司——在1956年诞生了。
由于这样的一个评级,就开始有了这个征信,所谓的征信,就是把各种各样的
数据,也是我们今天讲的大
数据结合起来,给你一个比较准确的评级,去降低信息的不对称。由于有了这个背景,到了1958年,第一张
银行的信用卡就产生了,但是在产生之后,规模还是很小,因为它当时很难去标准化,去适合各种不同的人群。所以,信用卡真正的繁荣是60年代,因为有了计算机的使用,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在收集
数据和处理大
数据的能力大大的提高了。
由于这个背景,Visa,还有Master卡,这些信用卡联盟的公司真的开始做大了,终于就产生了现在广泛推行信用卡。大家可以看到,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产生推动了征信,推动了渠道,推动了新的
金融产品,这个就叫做消费者信贷,叫做信用卡。
那么,把这些例子都讲了之后,我们就不吃惊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为什么会去做互联网
金融了。
我们知道,在过去的几年,现在的阿里巴巴已经
上市了,在08年的时候,其实淘宝只有大概1千亿美金的
交易额,到12年就做到了1万亿美金,为什么这样去做呢?淘宝它后来总结了自己的经验,他们发现,其实我们是做了一个事情,是全世界
金融危机之后,把、沿海和东部的制造业和产业过剩的生产能力,中国西部和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的80后和90后的刚需结合起来,我们通过这个渠道,进行互联网的革命,用这个渠道把他们结合起来了。
这就是淘宝做到了的事情,它其实做的事情就是把中国构架出一个在互联网上的、国内的、统一的大
市场,这就是电商带来的革命。现在在做电商的人都说,互联网化下的电商的未来,是消费者推动" 零售、批发、品牌商生产和原材料,是C2B的构架。与此同时,大家想一想,如果产业链、供应链都是在网上,会大大的降低信息的不对称,那么像唐朝龙会努这样的一个居民,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基于征信的
金融产品,所以供应链
金融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前景,就像当年的消费者
金融一样。
我们刚才讲的是从
金融的本质以及
金融史的角度出发来看这个不一样的
金融的未来。我现在想从中国的
经济金融制度来看这个未来。那么大家都知道,中国这个几十年
经济就是
资本的国有化,就是所谓的计划
经济。计划
经济,它当年就是取消
市场,取消企业私人的产权,在宏观的政策上是管制
利率和
汇率,那么管制
利率和
汇率就是让中国所有的
资本和资源都向中国的国有
资本倾斜,是去支持" 中国重工业发展这样一个前景。当然,这样一个机制是非常糟糕的,它最后的结果是让中国成为消费短缺的
经济体,城乡差距很大,因为它剥削" 农业。在
金融体系里面,中小企业
融资难,
金融消费者找不到
融资产品的这样一个现象。这是过去几十年,建国以来一直如此,那么到现在,依然是这样的。整个中国
市场的
金融体系,还是向中国的国有
资本去倾斜的,而且它也不会非常快地去改变的。
我们知道这个
央行,周小川在推动中国私有化,他说两年之内会推动,实现
利率的自由化,但是它是不可能这么快就实现的,为什么呢,大家想一想,中国现在国企和央企是赚钱的,但是这个赚钱是实际上是因为它们对行业的垄断以及对
融资成本的低廉而得到的。如果中国的
融资成本上升几个点,它就可以抹平中国的国企和央企的
利润。所以中国的
金融的自由化取决于中国国企的混合
经济的改革和中国城乡统一的改革。所以这资源倾斜的改革如果不能成功的话,中国以
市场为核心去决定这个要素的
价格以及分配机制是不可能完成的。
那么这说明什么呢?我们知道,中国
经济的发展是需要
金融体系来支持的,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是没有一个发达的
金融体系的。但中国只是一个落后的资源倾斜的
金融体系,这样一个
金融体系不会很快地改变。如果它改变的话国有
资本会出事的。所以它改变一定是以中国的国有
经济的改革为主,这也是十八大的主旋律。那么这样的话,由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给新
金融消费者的服务——就是我说的不一样的
金融——它就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前景。这就是中国
经济和
金融的体系所决定的。
再给大家看一张图画,这我们知道,这个图画是什么东西呢,这个图画的是过去的几十年中,消费占GDP的比例。美国的话,大家可以看到现在大概是
70%左右,中国的消费占GDP的比例只是35%左右,这正好是美国的一半。这两个国家正好相反,美国是消费太高了,中国则是消费太低了。
消费太低它一定要上升,所以中国必须从投资拉动
经济向消费拉动
经济去转型。所以我想讲的是,中国长期来说一个非常大的未来是什么呢,是消费升级、服务升级、体验
经济、老年化、大健康。所以如果你还有钱要投资的话,一个非常大的前途应该是和服务业、消费和大健康相关的整个的产业链。包括相关的交通、" 物流和消费者信贷和
金融的服务,再加上互联网革命这样一个因素。所以我觉得三个关键词,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消费者,一个是
金融。它们这个结合有一个非常大的未来。
那么我借用两分钟讲一下一些
金融产品的未来前景。如果你看一下,你会发现美国人的
金融资产大概只有15%的钱放在
银行里,中国可能倒过来,85%的钱放在
银行里。如果一般家庭的存款会有一半从
银行里跑出来,如果非
金融机构、企业在
银行里的存款能有20%的互联网化的话,加起来就是三四十万亿的这样一个
市场的空间,所以理财,包括互联网理财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方向。我刚才提到的消费者信贷,那么中国现在人均持有信用卡大概是0.3张,美国的话,就是每个持卡人大概有7张,如果中国每个持卡人大概能有人均2张的话,大概5、6倍的涨幅了,那么就是有十几万亿的规模的消费者信贷这样一个
市场没有被开发的。
再看一下这个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对中国GDP贡献大概是60%这样一个份额,所以你看一下13年底的GDP的话,它们的贡献大概有34万亿的这样一个份额。但我们知道中国这样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基本在
银行里是借不到钱的,所以这是一个待开发的
市场。但是你要去开发他的话一定是需要大
数据的支持,那么在这个时代是
经济的革命就会带来这样一个便利。还有" 保险,那么我就不多说了。
最后一点想提的就是这个网络
银行。
网络
银行,下面第一个例子是荷兰的ING,这个网络
银行是,看它的数字是它的运营成本,可以看到它跟常规
银行相比是最低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不需要线下的这些分店去揽存,所以它的成本是最低的。但是我认为在中国经营以后的网络
银行,我们知道现在" 腾讯的微众
银行,还有阿里巴巴这个
银行也申批下来了,那么这些中国的网络
银行更是由一个前景。为什么呢,因为它线下去开一些分行去揽存的话,还有很大的一个商业和支付的场景已经作为基础了,所以它不但是像国外的
银行是一个渠道的革命,它还是一" 个信息的革命。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很多人已经在用网络支付去消费,进行电商的购买,所以我们以这个基础,可以提供很多精准的
金融产品的服务。所以我认为中国的网络
银行也是非常有前景的。
我刚才已经从
金融的本质和
金融史的角度讲了一下,那么我想讲的还是这三个点,
金融的本质。第一个是新商业的机会将带来对
金融的需求,就像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商业机会也会带来新的对
金融的需求,那么技术革命它往往会带来
金融创新,带来新的
金融市场。就像我们当年无法想象的消费者信贷一样,我们可能也无法想象一个新的
金融市场的革命。由技术革命带来的
金融市场的产生,这个技术革命可以带来渠道的革命,也可以由于对信息的大
数据收集而带来征信,带来新的
金融产品。所以中国的互联网,尤其是由商业平台的互联网,这个平台因为它有了渠道和大
数据,它能带来很多的
金融创新,所以在这样一个创新的基础上,基于互联网,基于数字技术和平台的普惠
金融,我认为,它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前途。
大家想象一下,中国一般的老百姓都不知道买什么样的一个投资产品,在中国无数的中小企业和一般的消费者,他需要信贷,也没有这样一个
金融工具的提供,所以在这个时代我觉得做不一样的
金融,就是互联网
金融,我觉得这是一个
黄金的时代。那么我们长江的校训,来自我们项院长的“取势、明道、优术”。
我刚才的发言其实就像是“取势”,如果我们是没有翅膀的猪,想飞翔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知道风口在什么地方,然后就是到这样一个风口去。
这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对互联网不一样的
金融的理解,谢谢大家!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