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CDS的推出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非凡,应该客观看待,并不应该夸大风险。' 美国之所以会出现危机,是因为CDS交易后来的发展已远远超出设计的初衷,实际上已异化成信用' 保险合约买卖双方的对赌行为。
3月22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target='_blank' >吴晓灵表示,中国的CDS作为一个金融产品,完全可以推出,时机已经成熟;国家发改委去年12月正式下发的《关于简化' 企业债券申报程序加强风险防范和改革监管方式的意见》便明确提出,鼓励机构探索债券信用保险,探索发展CDS。
在信用违约事件或将不断增加的时代,CDS在中国的确可以起到风险定价、对冲交易风险和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的作用。
就风险定价而言,CDS在欧美市场是一个反应标的基本面的先行指标。“投资者会实时关注国外' 国债的CDS合约价格,价格越高意味着债券风险越高,可以简单将CDS理解成金融产品的保单。”
再如今年年初的欧洲' 银行业风险,由于德意志银行17.5亿欧元(19.8亿美元) CoCo债当时跌至面值的70%,而年初时为93%,德意志银行股价今年则接近腰斩。该行次级债的CDS在今年2月中至今上涨逾1倍。
就提高交易流动性方面,由于金融危机后,CDS的一时消亡加剧了整个信贷市场的流动性干枯,交易商们提出,流动性较好的衍生品替代市场将有利于' 公司债券的买卖。
就对冲信用风险而言,随着中国债市刚性兑付的逐步打破,信用债的估值将更多地反映其风险水平,“瑕疵债”的信用利差也呈现系统性的上行。这都为中国版CDS的推出提供了条件。
' 光大证券(' 601788,' 股吧)固定' 收益首席' 分析师张旭提出,从规模上看,在过去几年间,中国债券市场主要信用品种的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截至2016年3月,信用债市场(短融、超短融、中票、企业债、公司债、定向工具)余额达14.3万亿元,存量个券超过1.2万只,占整体债券市场规模的28%,成为债券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 target='_blank' >民生证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组负责人李奇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推出CDS后需要注意几大风险点:
首先,国内金融体制和' 法律制度尚不健全。CDS的真正落地需要较为完善的金融监管、交易结算和信息披露制度。虽然CDS能够有效对冲信用风险,但同时也可用来套利和投机,如果缺乏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将会增加杠杆的风险敞口,削弱金融体系稳定性。此外,还应建立与CDS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如做市商制度等。
其次,CDS并不能真正消灭信用风险,只是使信用风险更加具象化。衍生品往往涉及较为复杂的交易结构,市场透明度低,参与者和监管当局难以掌握市场的交易情况和整体风险,甚至无法准确计算其持有CDS的头寸和风险暴露。再加上CDS具有很高的杠杆性,一旦违约事件成为常态,CDS卖方将面临不小的爆仓风险。
最后,如何提高CDS的市场参与度非常重要,“需要积极引入银行、保险、基金、' 券商等机构投资者参与。只有允许参与者结构多元化,CDS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信用风险转移和重新配置功能。” 李奇霖告诉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崔凯 HF012)和讯网今天刊登了《CDS在中国面临机遇与挑战 应注意三大风险点》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