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资信2016年第三季度" 短期融资券利差" 分析报告
一、短融发行基本情况
本季度,共有176家企业累计发行短融194期,发行规模为1678.70亿元,发行家数、发行期数和发行规模环比分别增长37.50%、40.58%和53.64%,同比降幅均在40%左右。短融发行量环比增幅较大主要是由于本季度债券违约频率较上季度有所下降,投资者信心得以恢复,取消和推迟发行的短融数量也大幅下降;短融发行量同比降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超短融对短融的替代作用和分流作用有所加强。
本季度,短融发行主体的信用等级分布在AAA级~AA-级,其中AAA级~AA级仍然是短融发行主体的主要集中级别。本季度延续了2015年4季度以来无A+级主体发行短融的趋势。
从发行期数来看,本季度AA级主体所发短融的期数仍然最多,在总发行期数中的占比为42.78%,但环比和同比均小幅下降;AA+级发行主体所发短融在总发行期数中的占比环比和同比均有所上升。整体来看,AA级(含)以上主体所发短融期数分布更加均匀。
从发行规模来看,本季度AAA级~AA级主体所发短融的规模在发行总规模中的占比为99.21%,与上季度基本持平。其中,AAA级主体所发短融的规模仍然最大,规模占比(48.55%)有明显上升,发行优势进一步凸显;AA+级、AA级和AA-级主体所发短融在总发行规模的占比环比和同比基本均有所下降。整体来看,短融发行规模向AAA级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
整体来看,短融发行主体的信用等级仍集中在AA级(含)以上级别,且高等级主体所发短融期数更趋均匀。
二、利率分析
从短融利率的种类来看,本季度所发短融有1期采用浮动利率发行,其余均采用固定利率发行。
本季度,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具体而言,央行通过逆" 回购、中长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和常备借贷便利(SLF)等措施,总计实现资金净投放4784亿元,保障了银行间债券市场资金面的适度宽松。在此背景下,利率整体呈现平稳走势。具体来看,经过2015年5次降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60%下调至4.35%,本季度仍然维持在4.35%的水平;一年期银行间固定利率" 国债到期" 收益率较为平稳,本季度的平均水平(2.20%)较上季度(2.31%)和上年同期(2.27%)均有所下降。
本季度,一年期短融的平均发行利率与一年期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到期收益率的走势仍大致接近,但波动较大,主要是受到违约风险持续暴露和流动性阶段性趋紧的影响。本季度一年期短融的平均发行利率为3.65%,较上季度(3.94%)和上年同期(4.24%)均有所下降,一年期短融发行利率本季度仍然低于相应期间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
如图2所示,各级别主体所发短融的发行利率走势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R007(七天银行间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利率平稳走势较为一致。除了AAA和AA+级主体发行利率重叠较多以外,其他级别主体所发短融的发行利率均有明显的区分度。AAA级和AA+级主体所发短融的发行利率基本低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AA级主体所发短融的发行利率围绕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波动较大,AA-级主体所发短融的发行利率高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
查看详细," 点击下载
释义
短融:短期融资券,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依照相关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并约定在一年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如无特殊说明本文均不包含超短融。
本季度:2016年7月1日~2016年9月30日
利差I:发行利差,短融的发行利率与其起息日的国债利率的差额,反映在特定利率市场环境下短融的信用风险溢价水平。
利差II:交易利差,短融上市后两周内的首个交易日的收益率和当日的国债利率的差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特定利率市场环境下短融的信用风险溢价水平。
(责任编辑:陶海玲 HF003)和讯网今天刊登了《2016年第三季度短期融资券利差分析报告》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