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燕
11月9日,3个月Shibor报2.8655%,上涨0.07个基点,创逾5个月来最长连涨。3个月Shibor利率往往和短端债券' 收益率同步,是债券市场人士通常参考的一个重要指标。10月中下旬以来货币市场持续偏紧,债市因此承压。
央行8日发布《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对比第二季度,《报告》中仍然强调货币政策基调没有变化。但“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防范“期限错配”风险等新的提法,让市场人士感受到,流动性在下一阶段将趋紧的信号。
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代表“不变的货币政策”,只有随着经济金融形势变化而变化的货币政策才是真正的“稳健”。
在他看来,尽管央行从未表示担忧债市泡沫,但货币政策重心由“稳增长”切换到“防风险”,强调期限错配风险、提高货币市场波动性、降低隔夜等低成本资金可得性,将利空债券市场。
公开市场操作“缩短放长”
自10月中旬起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上升,资金面一度出现紧张。10月18日7天' 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较前日跳涨28bp至2.74%,此后利率每日攀升,10月27日涨至3.21%的高位,市场隔夜成交利率也一度上涨至5%,较10月上旬上升290bp左右。
此前,8月24日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并在第一批14天到期以后,加入了28天品种,这种“新打法”被市场解读为,是尝试通过使用“收短放长”策略降低隔夜资金可获得性,提高资金成本,最终目标是控制' 银行间市场的风险。
《报告》中也对上述操作给予解释称,一是满足金融机构流动性期限搭配需求,提高市场资金面稳定性。二是缓解季节因素对流动性供求的扰动,维护货币市场平稳运行。三是引导金融机构资金融通行为,优化货币市场交易期限结构。
“2016年货币市场单日交易量一度跃升超过4万亿元,是2014年日均交易水平的4倍,90%左右是隔夜品种,短期内交易量迅速膨胀和交易期限超短期化蕴含的风险值得重视。”央行在《报告》中明确指出。
邓海清认为,由此可以看出,10月中下旬货币市场持续的紧平衡是央行有意为之,“央行容忍资金成本高波动的意图,可能是防范金融系统风险,避免市场过度期限错配、套息交易。”
' 光大证券(' 601788,' 股吧)固定收益首席' 分析师张旭表示,在“收短放长”之前,利率品投资的风险主要有融资风险、估值风险、杠杆风险。而14天逆回购重启之后,资金的边际成本从2.25%提高至2.40%;加入28天逆回购之后,成本进一步提高至2.55%。最后,央行通过操作大量的一年期MLF(中期借贷便利),成本进一步提高至3.00%。
流动性“紧平衡”或利空债市
下一阶段,货币市场流动性是否就此趋紧?债市将受到怎样的影响?
邓海清称,目前“资产荒”已经成为债市多头的唯一信仰,但只要央行流动性拐点出现,资金面波动性加大,则债市的加杠杆、期限错配模式将无以为继,资产端收益率将随着资金端利率上行而上行。
' target='_blank' >天风证券固收分析师孙彬彬认为,流动性预计将维持紧平衡,市场利率预计继续区间震荡。
' 中信证券(' 600030,' 股吧)固收研究团队认为,对债市而言,底部约束不变,去杠杆进程加快,当前长端利率也将继续调整,“弹簧市”的特征明显。
不过,张旭表示,对资金面的改善很有信心。在他看来,市场迎来一个全新的模式,即长久期利率品的收益率不仅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也在影响着货币政策本身。
“当10年期' 国债收益率连续几日保持在2.70%以下后,央行开始收缩流动性,从而造成资金利率的显著上行,并最终托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此后,货币政策便会松动,资金成本回归平常,并带动收益率下行。最终的结果是,10年期国债被压缩在一个相对狭长的区间内平稳运行。”张旭说。
《报告》称,目前7天期逆回购仍是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品种,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购作为辅助品种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相机选择使用。并提示“衡量银行体系流动性松紧程度应更关注利率指标,而非简单观察央行操作量”。
一位' 债券基金经理也告诉本报记者,做债的人经常参考的流动性指标中,除了短期资金利率,还有利率掉期(也称利率互换)的利率,这反映市场对长期流动性的看法。目前尽管短端利率在走高,但互换利率仍然保持稳定,可见市场认为长期的流动性并不会持续紧张。
但他同时表示,“令人担忧的是资产价格,比如汇率、房价等,如果资产价格出现剧烈波动都会反映到金融市场。”
此外,从国际上来看,9日'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 target='_blank' >特朗普“意外”成为新任总统。市场对于美联储12月' 加息的预期由80%下降至50%,人民币贬值压力短期缓解。这一结果也势必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而影响市场的流动性。
(责任编辑:宋埃米 HT004)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央行提示期限错配风险 “紧平衡”利空债市》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