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债评论
金融基础设施包括登记、托管、支付、清算、结算等系统,是资金和金融产品运行的重要平台。如果说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金融基础设施就是金融的血脉。与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纷繁众多的金融机构、跌宕起伏的金融市场相比,金融基础设施隐于后台,鲜为人所关注,却是金融市场运行的重要基础,对于畅通宏观政策传导、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维护金融稳定及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十三五”规划提出“建立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金融基础设施的高度重视。
金融市场瞬息万变,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要实现安全高效的要求,前瞻性必不可少。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但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后发优势。我国采用较为先进的' 信息技术,迅速实现债券等金融产品的无纸化运作,取得一系列成绩,甚至是美欧市场因历史路径依赖等原因一时所不及的。但和成熟市场相比,我国也存在金融生态不尽完善、' 法律基础不够充分、市场波动性较大等问题。在起步阶段占得先机后,如何规划金融基础设施的未来,洞见发展趋势和风险是一大挑战。
对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前瞻性基于多个层面。首先,对金融基础设施的战略性要有前瞻性认识。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新兴市场,金融发展向大国金融目标迈进势所必然,大国金融所需的自主性、稳定性、开放性条件缺一不可,而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系统的底层支撑。当前我国金融基础设施面临的突出问题包括:债券基础设施碎片化,亟待整合;法治化基础不够系统,亟待完善;央地监管分工不够清晰,亟待厘定;国际化服务能力初级起步,亟待深化;等等。必须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去沉疴、焕新颜、为世法。其次,对金融基础设施的风险特征要有前瞻性认识。金融业是高风险高杠杆行业,风险控制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金融基础设施应从专业角度做好相应服务准备和服务升级,一方面要保证自身的安全性,避免成为系统风险源;另一方面可通过统一透明托管体系、实时全额结算体系、估值等价格指标体系、担保品管理体系、监测分析体系等安排,协助监管机构和市场对金融风险做好防范和化解。最后,对金融基础设施的高科技特征要有前瞻性认识。金融科技是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的基础,当前金融科技在金融基础设施乃至整个金融业都占据重要位置,要以广域视角认识及探索应用前沿技术,把握创新与安全的平衡。
我国金融体系在增进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唯有以前瞻性思维进行构建,不断增强我国金融基础设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才能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发展疏通金融脉络,提供强健的动力和支撑。
(责任编辑:张功成 HN092)和讯网今天刊登了《构铸大国金融强健之基》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