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 房地产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 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小镇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全联房地产商会特色小镇分会秘书长匡洪广幽默地描述特色小镇的现状。
9月18日,由中国房地产报社、中房智库主办,瀚华金控协办的“将中国房地产改革进行到底· 中国房地产界25年荣誉殿堂暨特色小镇难点剖析会议与' target='_blank' >高峰论坛”在北京' (楼盘)举办,匡洪广就特色小镇的现状与未来在会上作出主题演讲。
世界不是平的小镇便是“高地”
历史上通过引入产业推进城市发展的案例不胜枚举。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工业产品销量下降,当时的重庆' (楼盘)市市长' target='_blank' >黄奇帆相继引入惠普、富士康、英业达、台湾笔记本的代工厂进入重庆,后与传统汽摩配产业形成重庆的两大发动机;贵阳市原市委书记陈刚,在欠发达的贵阳提出“弯道超车”,率先布局大数据产业,截至去年,贵州' (楼盘)大数据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300亿元,其中大数据产业本身就有650亿元。
当下,试水特色小镇、追赶新城镇化脚步的房企不在少数。碧桂园尝试发展科技小镇,并将特色小镇作为一个大战略;' 华夏幸福(' 600340,' 股吧)也在通过PPP模式探索产业小镇,新城和小镇成为目前的两条路径。
匡洪广提出:“原来有一句话,世界是平的,同时世界也不是平的。实际上,我们看到地球上总是有一点星星点点的马赛克,或者叫高地,或者是中心,这些地方是突起的,能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我们称此为集约化制度。特色小镇的根源便是在特色的基础上发挥集约化作用,对投资商来讲,如何明确一个产业方向,引进一个投资主体,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目前,特色小镇存在同质化现象。那么,是集约化发展、差异化发展、特色发展,还是军事化发展,同样值得思考。
四个“破除”将产业装进小镇
房地产市特色小镇的重要载体,但房企并非特色小镇的唯一行业参与者,因为特色小镇的支撑是产业。
小镇建设初期,大盘与小镇常被混为一谈,不过匡洪广认为两者并不一样:“第一,大盘没有产业支撑,小镇是有产业支撑的,国家要求小镇产业是核心。第二,小镇没有特色,要求有独特性、唯一性。另外,从配套来讲,小镇要求不亚于中心城市的配套,是长期的收益,楼盘销售却是一次性的。从价格来讲,长期来看,小镇价格将越来越高。两者存在明显差异。”
特色小镇其实是打破了原来的很多界限,也因此成为我国城镇化转型的重要途径。
在匡洪广看来,小镇首先是破除工业依赖,原来不顾及地区差异,比如海南' (楼盘)岛原来搞造纸厂、炼油厂,没有顾及到生态环境资源禀赋的差异。第二是破除区域依赖,交通的完善和特色的生成打破了这一依赖。第三是破除路径依赖,原来靠招商引资,现在靠政策。第四是破除产业同购,这是小镇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瓶颈问题。”
可以看出,现在的小镇发展,既有内在逻辑,又有政策支持,这对挖掘和实现区域地块的价值提供积淀。
小镇四大“难”:政策标准平衡人才
目前的特色小镇分为两种,一种是住建部基于建设层面,从建设形态、城镇化角度打造的特色小镇。第二种是以社交模式、从产业角度切入的特色小镇。
匡洪广表示:“我觉得真正适合小镇的就是' 新兴产业,也就是现在熟悉的大数据、云计算、' 互联网、人工智能、软件、动漫等新兴产业。现在企业都在写字楼里,没有集聚效应,也形成不了产业生态,所以这些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政府来扶持。另外,也可以在城市中心打造小镇,搬走老厂房打造景区小镇也是很好的事。”
不过,小镇是新生事物,同时是中国人的发明,不是舶来品,在引进产业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匡洪广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一,顶层设计何去何从。现在束缚小镇发展的一些很重要的问题,比如' 土地指标问题,比如调整规划问题,要将土地性质调整成建设用地。第二个没有标准,第三是政府诉求和企业诉求能否找到平衡点,第四是缺乏小镇总、镇长等复合型人才。”
匡洪广认为:“现在国家应该从土地、融资、产业导入、投资主体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给一些扶持,设立一些标准,企业也可以抱团对接政府。”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匡洪广:小镇改变中国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