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高收益”的承诺,比如逐月返利、年化回报超过10%以上的无风险投资品种等等,在股市机会难以把握、房产投资受限的情况下,这着实让人眼热心跳。但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却告诉我们,在高回报承诺的背后,其实是骗局。
通过梳理已被确认为骗局的案例,无论是目前仍在发酵中的“善心汇”事件,还是9月12日刚刚一审判决的“e租宝”案,甚至两年前爆出的“泛亚案”,其中有个共同点,就是都许诺以高回报。
如“e租宝”产品投资年化受益率在9%~14.6%之间,远高于银行存款利息;泛亚则号称每日万分之3.75的收益当晚8点即可到账;“善心汇”声称的收益更是高得惊人,宣称交3000元,20天以内返3900元。
当然,结局都已明了,均中了高收益圈套。“善心汇”事件有超过500万人被裹挟其中,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亿元;“e租宝”涉案金额高达500多亿元,受害投资人遍布全国31个省份;“泛亚”吸引投资者超过22万人,涉及资金规模高达430亿元,一些人因此血本无归,而《货币战争》的作者" 宋鸿兵也因为“泛亚”站台,在山西太原演讲现场被投资者撕扯。
为何会忽略风险
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投资者,高收益背后就是高风险,但为何总有一批又一批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前仆后继,深陷其中?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风险,眼里就只剩下了高收益呢?
对于投资者来说,当然是希望投资收益越高越好,这可谓是人心所向。也正是因为这种美好的愿望,导致许多投资者面对高利诱惑,往往会忽视投资所存在的风险,极易陷入高投资收益骗局。高投资收益骗局主要利用的就是人性中的贪婪这一弱点,不断有人掉入陷阱,上当受骗。
当然,还有一些骗局通过更为巧妙的包装,让人很难看出破绽。比如“泛亚”就曾公开宣称,投资“泛亚”可以保证本金的绝对安全,首先交易所是受到政府监管的,每日的成交数据要上交到国务院;参与交易所的投资,资金必须通过银行进行“银商转账”进入交易所" 保证金账户,银行对交易所的保证金账户进行第三方存管,涉及到存管银行10多家。
风险意识放在首位
殊不知,高收益背后其实风险突出。有句话说得好,你惦记人家的收益,人家惦记你的本金。投资之前,首要考虑如何保证本金安全,而不是把高收益放在第一位。因此,规避高收益风险,成为当前理财生活中必须要掌握的学问。
那么,对多高的收益承诺要引起警觉?这个并没有具体的数值,只能采用参考标准。目前" 私募股权基金算是高收益品种,但行业中上水平投资回报在15%左右;此外,之前倒闭的P2P平台,给出的收益承诺也在10%~15%之间,可见,只要达到银行整存整取(5年期)收益水平的若干倍以上,便可认为是高收益。
首先是克服人性中的贪婪,尽量不要轻信高收益承诺。高收益的背后,必然有风险来支撑,否则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难以维持下去。
以“善心汇”为例,组织者张天明宣称有2000亩黄花梨基地,三亚槟榔谷260亩" 房地产开发用地,同时还有大量公司在经营。即便这些资产和项目都是真的,为了实现“交3000元、20天以内返3900元”的高回报承诺,就意味着这些项目和公司需要在短短20天内至少产生30%的利润,真的有这样的项目和公司吗?如果有,与印钞机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针对所有高回报承诺,投资者应该先弄清楚这么高的收益是怎么产生的,不要草率作出决定。
其次是让自己成为专家,对投资品种了解清楚之后再出手不迟。著名财经博主黄生在其" 微博中,就“e租宝”事件做了这样的分析:“e租宝”式悲剧是可以避免的,这里面太多的破绽。首先是主犯只有中学毕业,从未从事过金融工作,这种人是不可能懂风控的;其次是融资租赁产品本来就属于收益率很低的产品,那么高收益率是不可能的;第三就是大量的广告费、大量的赞助、站台,靠公司自有资金难以负担。
只要独立判断一下,就知道这是骗局。所以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不是看广告,更不是人云亦云。
最后是宁愿错失机会,也不要做错。尤其是对于一些很陌生的高收益投资机会,在没有真正弄清楚之前,也不能轻易出手。因为投资的最高境界,是实现无风险套利,哪怕收益低一些,但利用复利的威力,同样也能获得理想的回报。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理财领域中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包括私募股权投资、房产、民间借贷、" 收藏、股票 、委托理财等,其中均出现了以高收益为幌子让人上当受骗的情形。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希望投资者从中吸取教训,增长见识,并在未来的投资理财生活中主动做好规避风险工作。
(责任编辑:陶海玲 HF003)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信誓旦旦的高收益承诺 为什么最后都变成了“耍流氓”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