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上市公司一年1.08万亿元玩理财 边融资边理财或再招新监管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根据(,)ifind数据,截至12月10日记者发稿时,今年以来,共有1194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理财规模达1.08万亿元,资金来源主要包括IPO、定增、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闲置资金等等。 有分析认为,上市公司密集购买理财产品,一方面意味着,上市公司整体是“有钱无处花”,另一方面,这些理财产品偏重于保本类型,有可能加杠杆流向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甚至是股票市场,引发新的监管。 文/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安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根据' 同花顺(' 300033,' 股吧)ifind数据,截至12月10日记者发稿时,今年以来,共有1194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理财规模达1.08万亿元,资金来源主要包括IPO、定增、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闲置资金等等。

有分析认为,上市公司密集购买理财产品,一方面意味着,上市公司整体是“有钱无处花”,另一方面,这些理财产品偏重于保本类型,有可能加杠杆流向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甚至是股票 市场,引发新的监管。

文/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 target='_blank' >张忠安

今年以来,A股IPO规模创新高,资金流向上市公司。不过,与此同时,A股市场上也出现“无股不理财”的现象。仅仅是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投入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规模就达到1.08万亿元,成为银行理财大户。

必康股份公告显示,该公司董事会2017年8月同意全资孙公司必康新沂使用不超过20亿元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期限不超过12个月。同一天,还有罗莱生活、麦迪科技、' 华电重工(' 601226,' 股吧)、' 华夏幸福(' 600340,' 股吧)、勘设股份、' 中联重科(' 000157,' 股吧)等27家公司发布了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

记者对比发现,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出现井喷,无论是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数量,还是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模,都大幅提高。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0日,A股上市公司购买从今年1月1日起息的理财产品合计达到1.0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201.13亿元同比增长50%。涉及上市公司有1194家,同比增长51.14%。过去五年,A股上市公司理财规模大幅上涨,2012年仅为71亿元,而到2013年暴增至1667亿元,2014年达到3474亿元,2015年进一步超过5500亿元,今年顺利过万亿元大关。

广州一位银行人士就告诉记者,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规模虽然不大,但单笔数额都很大,“动辄单笔投资就上亿或10亿元,实际上已经成为银行的理财大户了。”这位银行人士称。

上市公司为何热衷“玩”理财

记者发现,在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中,之所以纷纷热衷购买理财产品,主要是为了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加投资收益。不过,有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多数公司真的是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但也不排除部分公司没有好的投资项目,依靠购买理财产品美化业绩,甚至部分资金是来自于融资渠道。

12月9日,' 龙大肉食(' 002726,' 股吧)发布公告称,该公司12月8日使用自有资金人民币3000万元购买达州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龙大肉食表示,本次购买理财产品是在确保自有闲置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能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必康股份也表示,全资孙公司买理财产品,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

知名财经人士郭施亮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密集购买理财产品,一方面在于民间资金庞大,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体现出上市公司密集购买理财产品,保值需求甚于增值需求。”郭施亮称。

不过,也有部分上市公司将买理财产品收益当做“主营”业绩。“实际上,对很多上市公司来说,由于监管比较严格,外延式并购受阻,自有好项目不多,出现有钱无处花的尴尬,只有进行一些理财业务。当然,有一些公司正是通过购买理财产品来掩盖主业不佳。”深圳一位长期研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私募人士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表示。他指出,有一个上市公司过去主营业务非常好,现在却很糟糕,“由于过去的利润没法掩盖当前的业绩疲态,于是就通过大量购买理财产品,钱生钱。这样一来,投资收益就可以计于当前业绩,使得财报不那么难堪,甚至是保壳。”这位私募人士指出。

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就有' 惠泉啤酒(' 600573,' 股吧)、' 陕鼓动力(' 601369,' 股吧)等7家公司依靠投资理财产品获得的收益致使公司净利润为正。

其中,' 中葡股份(' 600084,' 股吧)去年营业收入2.6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3亿元,而其理财收益高达0.5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21%。

提醒

购买理财产品依然有风险

“需要关注的是,以往上市公司用自有资金进行购买理财,而后再通过再融资筹措资金,但这种方式监管有收紧预期。”郭施亮告诉记者。从目前来看,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依然有风险,特别是一边融资,一边有大手笔理财,有可能让本该流向实体经济的资金通过加杠杆流向虚拟市场。因此,有市场人士预计,如果理财规模继续井喷,不排除监管层出新的监管。

“民间资金多,投资渠道少,中小企业多,融资渠道少,仍然是多年来国内市场的真实写照,在上市公司密集购买理财产品的背后,仍需要关注资金会否通过理财产品间接进入到楼市等渠道,而资管新规下,虽然很好打破监管套利需求,但资金有效投资去向仍显关键,这也是监管治市的关键所在。”郭施亮告诉记者。

特别是部分上市公司一边不停融资,一边不断理财,引发市场关注。今年5月,罗莱生活发布定增方案,拟募资12亿元用于相关项目建设。但该公司也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常客。该公司今年以来购买了约20款理财产品,涉及金额10.85亿元。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大笔资金闲置用来购买理财产品的情况下,再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存在规避“上市公司募资不得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嫌疑。与此同时,在购买理财产品中,“上市公司庞大的资金会通过更为隐蔽的渠道投向了其余的投资项目,加剧市场‘脱实向虚’的风险。”郭施亮认为。因此,如果上市公司继续热衷购买理财,不排除会更有针对性的监管出台。

(责任编辑:任刚 HF008)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上市公司一年1.08万亿元玩理财 边融资边理财或再招新监管》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网站地图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