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结束时,有记者向李克强:“个税起征点会提高多少?”
李克强表示:“我们会抓紧启动,按' 法律程序办理”。
走个“法律程序”要多久?
规划君找到了上一次,也就是2011年个税调整的时间表,并据此做了如下时间轴:

慢慢等着吧。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五险一金”的好消息也有不少,咱们来围观一下。
(1)' 养老保险:
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已经实现了连续14年上涨。
至于今年的具体上调比例,有很多学者表示,受经济增速放缓、老龄化加速等多重因素影响,养老金涨幅或略低于2017年,约为5%左右。
说明一下,这里的“记账利率”指的是养老金个人账户上的年利息率。
之前,存进同样的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是不一样的,这就显得很不公平,都是从工资里扣的养老金,凭什么我的记账利率比他们少?
于是,从去年4月份开始,国家就将它们统一起来了,规定每年国家会统一公布这一利率水平,并且肯定不会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不低于又是多少?
2016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 保险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为8.31%!
如果前年年初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有1万块钱,年末账户上就会多出831块钱的利息。
不禁看了看余某宝,又联想到公积金账户的丁点儿利率,这一收益超过了市场上大部分投资产品,交社保还是很划算的啊~
养老保险小TIPS
缴费年限越长、缴费的金额越多,退休时领取到的养老金越多;
为了退休后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必须满足累计缴费年限至少满15年的要求;如果间断缴费并导致累计缴费不满15年的,只能在退休时一次性领取养老金,不过累计未满15年的,可以补缴。
(2)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
都跟看病就医有关,所以咱们就合在一起说。
跨省就医可直接结算
也就是说,以后在哪里看病就在哪里报销结算,不用在老家和工作城市跑来跑去的了。
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障水平
在记者会上,总理表示:
继续加大力度把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结合起来,放大资金效应,使更多的人享受大病医保;还要提高财政对基本医保的补助资金。
有基本的医保就够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从很多案例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有社保的家庭,照样会因为罹患重疾而致贫。
因此,光有基本医保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它只能给我们提供最基础的保障,并不能转移大病所造成的家庭财务风险,所以还需要商业健康险,比如重疾险和医疗险的补充。
碍于篇幅有些长,所以此处关于健康险的小广告,请戳这里。
生育、医疗试点合并
因为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在服务上有共通之处,为了降低当事人的成本,去年在12个城市开始试点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合并。
由于生育险不能自己缴纳,两险合并后,对于自由职业者来说,只要自己缴纳了基本医疗保险,也可以享受到生育保险中的相关医疗待遇,只是不能领取生育津贴。
医疗和生育保险小TIPS:
要想终身享受医保待遇,各地的要求不太一样。如北京,男性的缴纳年限累计不能少于25年,女性缴纳年限累计不少于20年;上海要求累计缴费年限不低于15年。若退休前没有达到要求,可以一次性补齐实际缴费年限的医保费用;
最好不要中断医保缴费,因为断了以后也没法正常报销;
生育险无论男女都要缴纳,男职工可以享受陪产假。
(3)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总费率为1.5%的省(区、市),可将总费率降至1%。
这意味着个人缴费的比例也会降低,扣的钱变少了。
逐步将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的90%。
对于符合失业金领取的人来说,领的多一些,生活也不至于太拘谨了。
失业保险小TIPS:
领取失业金,前提一定是非本人意愿的中断就业才可以;
领取失业金前,必须满足缴费满1年的时间要求;
一次失业,最多只能领取24个月的失业金。
(4)工伤保险:
至少每两年调整一次工伤保险待遇,并对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及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作出调整规范。
随着平均工资与生活费用的变化,适当调整工伤保险待遇是有必要的。
工伤保险小TIPS
劳动者自己无须缴纳工伤保;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超出48小时后,无法认定为工伤。
(5)公积金:
使用途径更广,贷款买房也将更容易
公积金的使用途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于房子,一类是用于非房子。
用于非房子的情况,比如:自己或者直系亲属的重大疾病,住院治疗可提取住房公积金;吃低保的家庭,也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
用于房子的情况,除了使用公积金贷款,还可以定期提取公积金用于租房;哪怕买房后用的是商业贷款,也可以凭装修合同,发票,房产证等证件,提取公积金用于装修。
另外,随着监管的落地,公积金贷款买房会变得更容易,贷款审批也会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
公积金小TIPS:
关于“提取过公积金,会不会影响以后公积金贷款买房”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提取公积金不会影响以后贷款买房。
但是,因为各地政策不同,比如有些地区的贷款总额是看每个月的缴存额度和月缴存比例,有些地区则是按照余额的倍数贷款,如果之前提取过,那么总贷款的额度就会降低。
在实操中,还是要提前询问清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好规划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想了解更多关于《不止是个税,五险一金的新变化都跟你有关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