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人民币加速贬值,别慌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img alt=人民币加速贬值,别慌 src="http://i3.hexun.com/2018-06-23/193257957.jpg"> GUIHUA.COM理 · 财 · 好规划 本周看点 1、个税法迎第七次大修,免征额调至每年6万,新增反避税条款 2、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已实现全国联网</p&g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人民币加速贬值,别慌 GUIHUA.COM理 · 财 · 好规划

本周看点

1、个税法迎第七次大修,免征额调至每年6万,新增反避税条款

2、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已实现全国联网

3、在岸人民币跌破6.5,创五个月最低

4、A股再现千股跌停,沪指跌破3000点

5、银保监会提示:购买人身' 保险要如实告知健康状况,避免理赔纠纷

1、个税法迎第七次大修,免征额调至每年6万,新增反避税条款

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已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这是个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第七次大修,也将迎来一次根本性变革。

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

另外为堵塞税收漏洞,个税法修正案草案拟首次增加反避税条款,针对个人不按独立交易原则转让财产、在境外避税地避税、实施不合理商业安排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等避税行为,赋予' 税务机关按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的权力。

点评:

关于' 个税改革,本周二的推文中已经比较详细的进行了解读,大家点这里重温。

免征额提高固然可以缓解一部分人的个税压力,但终究没有我们想象的高,毕竟2017届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已经达到了4317元,离免征额触手可及。

但其实,减负的核心并非是起征点的提高,而是税率、级差、改月征为年清算、专项扣除等项目,具体如何落实,我们拭目以待。

而首次增加的反避税条款,则让人联想到最近沸沸扬扬的小崔事件。避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处于遵守税法和逃税之间的灰色地带,一不小心就会踩在' 法律的红线上。这次国税局要反避税了,想必未来征税只会越来越严厉。

2、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已实现全国联网

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已实现全国联网,我国不动产登记体系进入到全面运行阶段。它意味着:任何一名中国公民,其名下拥有的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已经确权的不动产都可以被自然资源部的系统看得清清楚楚。

要明确一点的是,别一看出台了什么跟房有关的政策,就以为“房价会降”,不动产登记全国联网,只是把登记的信息汇总在一起而已,不会影响房价。也有人替贪官和炒房者遗憾,这下是不是要暴露了,您这心真是操稀碎啊~~

还是那句话,刚需,就挑个地段好点、生活配套设施相对完善、交通也便利的房子尽快买,整天担心房价涨跌的,您还是租房吧。

3、在岸人民币跌破6.5,创五个月最低

6月22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贬98个基点,报6.4804,连续调贬3日,为1月12日以来新低。

市场人士指出,美元指数再度走强,导致在、离岸人民币均承压下行,预计人民币短期仍有一定调整空间,但目前市场预期仍然稳定。

近期,随着美联储' 加息、' 美国经济指标走强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了大幅贬值。从多方声音来看,人民币还存在继续贬值的可能。

但我们没必要一听到“贬值”就胆战心惊,汇率波动所带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国际,而非国内。除非近期有换汇需求的,可以考虑换一波。

另外,也不要觉得人民币只有升值才是好的,贬值就会让钱袋子缩水,适当的贬值对经济来说也有有利的一面。

比如贬值会刺激出口,降低失业率。当然,这会让进口商品的价格更贵了,不利于进口商,但是进口商品贵了,消费目标可能就会转向国货,也可以拉动内需。

至于坊间说的“人民币贬值将导致房产抛售,楼市崩了”,几乎不可能发生。即使现在调控越来越密集,房价未来还是看涨的,房子和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4、A股再现千股跌停,沪指跌破3000点

端午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三大股指集体大幅低开。沪指直接失守3000点而后持续低走,两市超两千余只个股下跌,一片绿油油,创自2016年6月以来的两年新低。

有不少大彻大悟的投资者表示:“上次千股跌停历历在目,后来就决定不当韭菜了,现在踏踏实实过日子,眼下纯属看热闹”。

对于投资者,规划君只想跟你们说,控制好风险性投资的仓位,多看少操作。

5、银保监会提示:购买人身保险要如实告知健康状况,避免理赔纠纷

6月20日,中国银保监会网站发布保险消费提示,保险消费者在购买人身保险产品时,要如实告知健康状况,不轻信销售误导,避免在发生保险事故后出现理赔纠纷,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不轻信销售人员误导宣传。个别保险销售人员诱导保险消费者隐瞒真实健康状况投保,在这种情况下,如发生保险事故,保险消费者可能得不到保险赔偿或给付,使得自身权益受到损害。

二、如实告知是保险消费者的法定义务。

三、如实回答健康状况询问。保险消费者需要客观地填写健康状况问卷等,如确因时间久远等记不清某些健康情况,及时查询就诊记录、诊断报告等相关诊疗资料,避免因健康状况告知不准确,影响保险合同效力。

不如实告知,是买健康险面临的最大风险了。

如果你每年都定期体检,那么尽量在新一次体检前投保,以免查出什么足以影响承保的疾病。

而如果健康告知里没有提到的,哪怕我们已知某个指标存在异常,也无需告知。

但是,有些疾病一旦在健康问卷中明确提到了,就必须如实告知,不能含糊。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好规划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想了解更多关于《人民币加速贬值,别慌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9158探索O2O线下业务:将推KTV连锁店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