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后的品牌变迁:盲目扩张 库存后遗症显现" src="http://pic.pedaily.cn/201309/2013991158466141.jpg" title="Vancl.jpg" />
几乎每一轮融资过后,都会有一波新的品牌行动。也许这是一家市场费用率接近30%的品牌公司所必须做的。但对于" 陈年来说,“凡客”是代表的凡客设计师的产品理念,还是这个平台的文化?
从2007年10月到现在,凡客已经走了快6年。算上最近的坊间传闻,共有7轮融资。其中,首轮融资到账时,凡客还没有上线。
凡客的起始来自于" 联想投资掌门人" 朱立南的建议。2007年上半年,PPG声名鹊起,以5000万美元的融资和2亿人民币广告费震惊业界。" 朱立南找到" 陈年,希望当初的卓越网班子能够复制PPG的模式。
" 朱立南也是卓越网早期的投资者。2004年9月," 雷军把卓越网卖给亚马逊。2005年4月,陈年从亚马逊离开。
凡 客最早一轮VC融资来自于2007年10月的200万美元融资,在此之前的3个月,对PPG有了详细分析之后的陈年和" 雷军,已经准备在电商领域再干一场。 只不过,这一次雷军扮演的不再是指手画脚的老板,而是" 天使投资人,与他一起作为天使的,还有刘韧等几个中关村好友,以及服装领域的商人。
2007年7月,已经把钱搁进去的雷军和陈年开始分头找投资人。在北京秦老胡同的一个四合院内,雷军找到了" 冯波,那是" 联创策源的北京办事处。作为" 新浪的早期投资人," 冯波在当时的中关村已非常出名。
而 与此同时,陈年在" 友谊宾馆会见了" IDG的" 林栋梁。不到一日," 林栋梁就表示要参与凡客的投资。而据多年以后雷军的表述,冯波在当日就拍板投资。于是,凡客的 第一笔融资,就是" 联创策源和" IDG的各100万美元。2007年10月,凡客对外公布了首笔融资。当月18日,凡客正式上线。
2007年11月,首笔融资后不到一个月,凡客的天使之一刘韧,在Donews上发了一篇题为《找我买Vancl会便宜吗?》的博文。这成了凡客最早的文字营销。
刘韧在博文上说:“一件Vancl上衣只要68元,如果你需要更便宜,我找陈年说说,应该还可以再便宜十块八块的。”
刘韧还说:“我不知道,陈年是否发展代理,如果发展,我可以给做代理,我不赚钱,这样通过我买的Vancl就便宜了。”从今天来看,这句话不正是最早的电商“达人模式”么?
除 " 联创策源和IDG外,在2007年,找雷军谈的还有" 鼎晖的" 王功权。2007年9月," 王功权来雷军办公室喝茶,聊到凡客项目时兴起,表示想跟着冯波和林栋梁 再投1000万美元。" 王功权还找雷军要了陈年的电话号码。当晚," 王功权和陈年从晚上10点一直聊到凌晨1点半。不过,这个案子并没有获得鼎辉内部的一致通 过。
经历过卓越因无钱发展而出售给亚马逊的雷军,觉 得200万美元还不够,凡客做服装,服装就需要品牌,凡客应该快速融更多的钱。2007年底,在新西兰开内部会议的" 软银赛富合伙人" 羊东接到了雷军的“通 牒”,当时与" 软银赛富竞争的还有一个大牌基金,雷军分别对他们说,谁的动作快,就选择谁。结果," 羊东在当天下午5点就从新西兰电话回复说要投。而软银赛富 竞争者的回复只晚了2个小时。2008年1月,软银赛富1000万美元已到凡客账上。同年7月," 启明创投的" 童士豪又联手IDG投了约3000万美元。也就 是说,在凡客上线后9个月内的时间里,其就已完成了4200万美元的融资。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期间,凡客推出“精英100系列”网络广告。在这系列广告中,刘韧、羊东、祝志军以及现在" 创新工场的张亮等,都是凡客的代言人。陈年说,摒弃娱乐明星而找" IT精英做代言,就是要“让梦想成为可能”注入“凡客”的精神。
在创办凡客前与" 朱立南的讨论中,雷军曾将PPG在营销中过多依赖目录、邮购和传统广告视为对" 互联网缺少经验。由于没有线下门店,PPG对广告和目录较为依赖,一旦停止投放,业绩就会下滑,但网站一旦形成品牌之后就可以沉淀用户。
但是否涉及传统渠道的推广,只是基于发展阶段的节奏问题,而不是一个绝对化的标准。2010年,处于快速增长期的凡客还是把广告烧到了线下。
陈年是这样讲述凡客的传统广告的进阶路数的。“2010年3、4月,我在去公司的路上,看到了H M在路牌上的广告,我当时就想我们也可以做,然后就给了许晓辉和杨芳打电话,他们执行力很强,很快就拿下了广告路牌。”与此同时,凡客开始与王珞丹、韩寒接触。
陈年开了3天的会,连续听了40多家广告公司的提案,最后选中了“我是凡客”这个提案。陈年说,这个提案本来最初开始是要做视频的,脚本也原本是视频的台词,只是后来觉得台词不错,后来修改修改,就直接贴到广告牌上了,于是有了后来的“凡客体”。
但当“凡客体”爆发后,陈年觉得很后怕,网上很多人开始恶搞凡客,陈年还在想是否应该找删贴公司删帖,但范围越来越广,根本没法控制,后来不管了,反而却火了。
1">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