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合伙人》还没诞生的时候,“中国梦”这个词就已经很流行了。2011年3月,现任中影集团副总经理张强对我说韩三平想拍一部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反映个人命运发生变革,实现“中国梦”的电影。张强让我写一个剧本。我是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艺术创作是我最大的激情所在,所以我就同意了。
过了两天张强给我打电话,说韩三平想见你。我见到了韩三平。他说,好莱坞是一个造梦的工厂,第一种是视觉上的梦,比如《2012》、《盗梦空间》、《阿凡达》;第二种是人生里的梦,比如《幸福来敲门》、《阿甘正传》,看完之后你会觉得生活是有希望的。但是中国的电影很少能够找到一个经典的、梦想成真的故事。而" 新东方就是一个经典,你一定要把它写出来。
我立刻领了这个任务,兴冲冲地打电话给" 俞敏洪。老俞的反应正如他在一篇著名文章里所说的:“小平你怎么写都可以,但是不要写我。”老俞一反对,我一下就想放弃了,但是中影说电影已经立项了。最终我还是写了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海归在国外走投无路,家庭遇到大问题,人生陷入绝境,投靠一个老大后回来创业,简单说这是一个半自传体的故事。
经不起思想的考验,就不是真正的" 友谊
2011年4月16日早晨6点钟,我把剧本发给了韩三平和张强。过了三天,他们打电话来,说非常精彩。然后就开始找演员、找导演,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最后陈可辛决定来执导。陈可辛本来想拍一部与《投名状》一样的东西,把我吓到了。我说你在电影里面是让我杀了" 俞敏洪,还是俞敏洪杀了我?我宁可不拍,因为我和俞敏洪、王强的" 友谊价值远远超过这部电影。他当时可能受到一点冒犯,也许有一点不开心。但半年之后,陈可辛改变了想法。他在朋友的鼓动下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发现没有斗争,讲兄弟情的电影也可以非常温暖。于是他决定拍一部这样的电影。
又过了半年,陈可辛终于把剧本给我了,那个时候已经快开机了。我一看剧本和我写的以及想表达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比如,在这个剧本中,兄弟三个还打架,我们在" 新东方从来没有动过手。
凡是真正了解我和新东方的人都会认为,从性格来看我是电影中的王阳。我的性格在三个人中间起到了协调、融合、化解矛盾的作用;孟晓骏的性格是王强的性格,坚定、疾恶如仇,遇到违反原则的事情就会拍案而起。企业里需要这样的人,遇到重大原则问题、重大战略分歧的时候,能够坚持原则、舍弃一些东西。在新东方废除家族制、财务透明化、启动上市等一系列决定中,王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把我写的剧本和陈可辛改的剧本,加上我写给韩三平和陈可辛的修改意见,一起发给了俞敏洪和王强。我说我要经得起友谊的审查。老俞没看,我就当作他默认通过了。王强认真看了,他说你们两个人的剧本完全不一样,也许陈可辛的剧本票房更好。只要你不对号入座,这一定是一部卖座又叫好的电影。果然如此。
电影拍完之后,我看了第一版,王强看后也特别感动。第三天,我们请老俞来看,他说看完有点不太舒服,但是他尊重创作,不会反对,只不过电影里不要提新东方。电影首映后,老俞评价,电影很精彩、现实很残酷。
其实我觉得现实更精彩。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把握很多东西,进退要自如。创业对人性的把握真的非常重要,这是创业最难的地方。创业公司崩溃只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真没钱了,如今这种情况已不会太多;第二,就是团队崩溃,合伙人不干了,导致分崩离析。《中国合伙人》就是新东方团队过去十几年合作的缩影,有分歧,但也有共同利益,也就是新东方的品牌。此外,有协调,比如我把剧本寄给俞敏洪和王强。假如我没有寄就拍了,老俞可能会生气;还有妥协,比如本来字幕要写上" 徐小平、陈可辛编剧,但我跟张强说,我不要署名了;同时这部电影也是投资机会,票房达到了五六亿元人民币。但我说我也不要投资了,等于是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新东方的事业。
这部电影也成就了新东方品牌的第二次辉煌。
对创业者来说,如果你有一个3~4人的核心团队,有一个人老在唱反调,这是企业大幸,因为他能够帮你。《中国合伙人》里说到做在线教育,程东青说在线教育好像离我们太远了。孟晓骏说,离我们近的离别人也近,你必须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一个团队必须脚踏实地——既有蜗牛在那里爬,也有雄鹰在那里看,而雄鹰会告诉蜗牛,旁边有一只麻雀,它可能会把你吃掉。
对我来说,如果不是这部电影,其实我已经不太会有那种感性的反应了。王强说,等我们得了老年痴呆症,在长城脚下相遇,互相盯着对方看,怎么也想不起来对方是谁,但是总觉得和这两个人在一起做过什么事儿。这就是新东方三兄弟合作的最迷人的结局:在一起做过伟大的事。
我的梦想是能够重振新东方。当年那个团队充满了互相敬佩、互相欣赏、互相臣服但是又互相挑战的基因。王强说得很好,经不起思想的考验,就不是真正的友谊。
梦想是不可审计的,信任是无法约束的
前段时间,我们在家里为" 兰亭集势上市搞了一个庆祝Party,很幸福。我第一次见到创业团队达到这样高的一个人生平台。Alan(郭去疾)跟我说,我们花了6年时间从第一年的240万美元做到2亿多美元,涨了一百倍,未来10年、20年我们能不能再涨100倍?" 兰亭集势是一个“在线的中国制造的沃尔玛”。Alan说应该可以在20年增长一百倍,做到1000亿美元,我不知道他是指销售还是市值,反正听到这个数字我就晕过去了,不管哪天达成目标,我觉得都是奇迹,而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奇迹。
Party到最后给大家的感觉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些刚刚创造奇迹的年轻人开始讨论怎么进一步走下去。在这个Party上,我感觉时光倒流,Alan的状态和6年前我给他10万美元时几乎一模一样。
我是2005年3月遇到Alan的。当时我去斯坦福大学参加一个会议。他是智商极高的一个人,马上要从斯坦福毕业。我跟他见了一面很投缘,我对他说,你想创业可以直接找我。半年后,他回国进了谷歌工作。又过了一年,他打电话过来说要创业。Alan在电话里讲了讲他们的模式,我没听懂,我问他要多少钱。我想Alan这样的人,在谷歌的工资是25万美元一年,是不是要100万美元或者50万美元?结果Alan说只要10万美元,给我17%的股份。我一听立即答应了。按照这个估值,他的公司算下来才62万美元。这让我没想到。
第二天我叫司机送去10万美元现金,而且没签合同。我认为梦想是不可审计的,信任是无法约束的,我信任这个人就投资了。到了2006年11月兰亭集势上线,当月就获得了2万美元的销售,2007年2月销售额是4万美元,3月是8万美元,当年的销售额就是200多万美元。
为什么能这么厉害呢?Alan不用说,团队里另外一个人是前卓越网的CTO刘俊。司机送去的十万美元,就是刘俊接收的。Alan还在谷歌上班。但是刘俊并不是做货源的,背后还有一个伙伴,就是为卓越做供货的张良。尽管Alan没有做过供应链,但他是谷歌做" 搜索的,这是天下第一。谷歌专门有一个团队入驻兰亭集势为他们服务。所以兰亭集势一下就做起来了,一是技术很强悍,二是供货有保障了。
当时谷歌不放Alan离开," 李开复是他的恩师。所以他又请了一个执行主管文心。Alan激动万分地来找我,说我们找到一个杰出的合伙人,给了很多股份。团队都进来之后,我当初投17%的股份一下子就变成百分之九点几。我开始悔恨当初没有给Alan 20万美元,占34%的股份。当然这是后话了。
就这样,暂时还没有离开谷歌的Alan负责战略、融资、" 搜索引擎推广,文清负责日常运作,张良负责供应链,刘俊负责技术。刘俊当时还在做飞龙网,虽然飞龙网失败了,但兰亭集势轰然崛起,四架马车开始一马平川地狂奔起来。
第一年年底曾经出过一件事,兰亭集势的资金链一度快断了,他们打电话找我借80万人民币现金,我回答没问题。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文心在我的助手门口等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早上司机过来送钱,看到一地的烟头。为什么这样着急呢?如果第二天没有钱的话,供货商就要来封兰亭集势的门了。总而言之,创业会有这么一种艰难的时刻。
后来也有过几次波澜。在2008、2009年的时候,他们面临着巨大的亏损,但是也都走过来了,投资人一直支持他们。他们四个也出现过怎么协调的问题,很痛苦,后来董事会出面沟通解决。最终,2013年6月6日,这四个人代表中国创业者站到了华尔街门口。兰亭集势的故事其实是海归创业成功的典范,是两个海归和两个国内有着第一手创业经验的人联合创造一个奇迹的故事。
1">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