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备受关注的中国移动4G网络建设,知情人士透露,除了日前曝出的中国移动将建设20万个属于4G的TD-LTE基站外,中国移动还将同步建设11万个属于3G的TD-SCDMA基站,而目前关于TD-LTE基站是应大部分由3G基站升级还是新建则存在争议。
31万TD基站招标即将开始
基站是最主要的" 通信设备之一,因此,TD-LTE基站的建设意味着中国移动4G大规模建网的序幕。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移动已于4月与主要的系统设备厂商全部进行了沟通,通报了指标意向。业界曾传中国移动将于4月底至5月初进行TD-LTE基站等主设备的招标,不过,截至5月5日晚间,主要的" 通信设备厂商均答复说还没有得到通知去买标书。
据悉,此次TD设备招标和建设分两部分,一部分是4G的TD-LTE设备招标和建设,基站数约20万个,覆盖全国344个城市,其中包括重点覆盖经济较发达的前100个城市。另一部分是TD-SCDMA设备招标,基站数约11万个。
业内分析,之所以分别属于3G和4G的设备同时招标,主要是由于3G的TD-SCDMA一直是我国重点支持的、拥有民族知识产权的标准;而且,TD-LTE商用初期,其终端匮乏,还需要TD-SCDMA做基础网络支撑;另外,TD-SCDMA后期设备升级TD-LTE非常容易,此次中国移动已要求厂商在技术上作好准备,建好TD-SCDMA后可随时升级到TD-LTE。
使用频段之争
目前,预计准备参与TD-LTE的厂商有8家,包括国产厂商" 华为、中兴、大唐移动、普天、" 烽火通信、新邮通,国外设备巨头爱立信、诺西,以及中外各占一半股份的合资厂商上海" 贝尔。
由于与TD-SCDMA技术不同,各设备商在4G时代又重新回到了起跑线上,例如爱立信在TD-SCDMA时代因研发起步晚,份额不高,但其在TD-LTE则具有强大的实力,是" 华为、中兴最主要竞争对手,而普天在4G时代也不再使用" 中兴通讯的设备,而是采用自主研发的设备,并在前期的天津和厦门规模试验建设中表现良好,大大提升了竞争力。
目前有关中国移动TD-LTE建设存在以新建为主还是以由3G的TD-SCDMA升级为主的争议,这就涉及到使用何种频段之争。
频谱资源是发展移动通信业务的基础,各国发放3G或4G牌照的手段就是拍卖频谱资源,频谱资源好的话,能大量节约建网成本。去年开始建设的中国移动TD-LTE规模试验网并非没有分给频段,而是有3个频段,分别属于1900MHz (F频段)、2600MHz(D频段)和2300MHz (E频段) ,前两个做室外覆盖,后一个做室内覆盖。
近日有争议称,中国移动4G一期建设将以F频段为主,D频段只占到20%至25%。D频段全部为新建基站,而F频段以TD-SCDMA升级为主,新建为辅。同时,中国移动提出由于是一期建设,考虑到建设规模和投资,D频段和F频段最好不要进行重叠的覆盖。
不过,据悉,这是中国移动少数省公司的意见,不代表整个中国移动的技术取向,因为目前招标标书并未下达。
而且,去年中国移动在13个城市的TD-LTE扩大规模试验对于频段的选择已经很明确:只在杭深广采用F频段,其余的城市都是用D频段(室外宏基站)和E频段(室内覆盖)。
中移动高层称希望TD-LTE“出得去、进得来”
采用何种频段为主实际上既牵涉到中国移动的技术取向,也牵涉到各设备商之间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从表面看,F频段(1880-1920MHz)频点低,更利于建网,但由于可用频段只有20MHz,因此,F频段无法满足中国移动实际建网需要。
中国移动的一份内部报告也称,“目前F频段只有20MHz带宽可用,面对我公司数据业务年增长70%以上的爆炸式增长需求,F频段根本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因此频谱资源相对丰富的D频段的使用势在必行”。
据悉,中国移动为何如此垂涎D频段?这是因为D频段的频谱资源非常丰富,包括2500―2690MHz,虽然处于2.6GHz的高频段上,但丰富的频谱资源能满足需求。
另外,中国移动的一份内部报告里阐明了这种需求的另一个目的:“D频段是国际上最广泛使用的LTE频段,是国际公认的主流频段,F频段尚无LTE应用,因此以D频段为主部署将保证未来网络对全球范围漫游的支持能力,实现国外客户进得来,我们的客户能够漫游出去的目标”。
也就是说,因为国外其它" 运营商主要使用2.6GHz的频段来建设TD-LTE,大量的终端制造商也会因此在其TD-LTE手机上使用2.6GHz的频段,因此,如果中国移动的TD-LTE终端能在国外更大程度漫游,最好是使用2.6GHz的频段,这样可保证“出得去、进得来”。
而且,业内的测试显示,D频段适合在城区主导,因为干扰较小。F频段则最好是新建的,因为F频段的基站新建和升级的话,性能差距比较大, 下行至少下降25%。也就是说,如果是升级的F频段,肯定比新建的网络差。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