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2010年前后当当、" 优酷、土豆、奇虎、" 世纪佳缘等疯狂的赴美上市潮后,由于美国市场疲软带来的估值下降及诚信危机,引发了一股中概股私有化热潮," 盛大网络、" 分众传媒、" 阿里巴巴" B2B、" 7天" 酒店都宣布私有化,不少上市公司高管也坦言将考虑退市。
但在投行律师看来,这些大规模出现的私有化并不是常态,仅仅是短暂现象,在一次投资论坛上,他们对中国企业私有化的原因以及利弊做出分析。他们同时认为,目前这一股退市潮与美国市场疲软、诚信危机有关,但只是个短暂的现象,中概股企业应该慎重考虑退市问题。
中国企业为何私有化
据公开数据显示,从2010年4月到2012年10月16日,共有39家中概股公司宣布私有化退市方案,其中14家已完成私有化退市,17家尚在进行中,2家终止。而2012年1月至今,已有约20家企业宣布私有化退市方案,其中12家成功退市。
什么样的公司具有私有化潜力?投行华利安执行总经理Lindsey Alley给出的答案是“市值在1亿美元-2亿美元的公司,市值比较低”。
为什么有这么多中国企业选择私有化?Lindsey Alley认为有如下因素:
第一,中国公司已经不需要通过美国市场募资,因为亚洲募资市场已经比较成熟。第二,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后表现并不理想,而且交易价值严重缩水,大陆或香港上市的同类公司则具有较高市盈率。第三,一些做空机构过去几年交易频繁,他们以中概股为做空目标。
曾有赴美上市企业抱怨过,他们在上市的时候,投行总会解释赴美上市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并没有说明赴美上市需要付出昂贵的成本,维持上市同样需要很高的成本。现在的结果就是中国赴美上市公司出现困境,愿意赴美上市的公司也越来越少。
为什么公司高层要选择私有化?Lindsey Alley指出,第一是可以拥有潜在套现的机会,获取大量现金,利用中国和香港比较高的交易倍数来获得市值。第二是股东可以通过出售股票 进行解套,也可以回购公司。第三是不用花大量时间进行信息披露,可以节省很多费用。第四是防止不满公司表现的股东对管理决策层的干扰。
中概股退市潮并非常态
对美国世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黄小霈来说,原来主要业务板块是代表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现在变成帮助中国公司从美国退市回中国,她坦言虽然不能能够看到持久趋势,但却是在资本市场条件苛刻的情况下,很多美国上市公司面临一个选择,是要继续留在美国,还是退回中国养精蓄锐。
“但这并不是一个常态现象。”黄小霈说,“美国市场在中长期还是很有底蕴的,依然是对中国公司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场。”她认为,虽然有些公司退市后再寻找出路,从成本和成长策略来说可能是好事,但并不是所有美国上市的公司都应该退回来。
伟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谭敏亮则指出,目前出现的退市潮是对市场的修正,过去几年市场实在有点过热,对中国企业来说,在中国上市要排队很长时间,港交所要求也非常苛刻,所以会选择相对容易的美国市场,但没有仔细想清楚跟美国资本是否有最大的契合。
“过一段时间,最后还是会有中国公司陆续到美国去,但也有中国公司发觉不是最理想的,可能会到香港、新加坡或者中国内地,这是一种市场调节的行为。”谭敏亮说。
谭敏亮所说的这种不适合," 方源资本总裁" 唐葵进行了更加具体的描述:比如一个公司股票 已经跌到1美元以下,并不是他们有欺诈行为,而是被认为有欺诈行为,他又不能有效解释,不能有效提升透明度,虽然公司没退市,但也已经死掉。
“我想并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想退的,你要不退的话就要融到资,能融到资的是优秀的企业。选择私有化的企业未来在时间上和数量上可能都不会太小,因为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公司的想法都是属于诚信有问题,诚信出现问题是不会马上解决的。只要这个问题不解决,私有化的个案是不会停止的。”唐葵说。
另一方面,私有化交易也存在潜在缺陷,Lindsey Alley认为,私有化过程对管理层的主营业务有所干扰,而且法律、" 金融、" 银行方面的费用非常高,可能达到上亿美元,占非常高的公司盈利比重。而如果私有化过程失败,也会给公司股价带来负面影响。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如果上市渠道并没有吸引力,理想状态中的先上市后退市带来的收益可能不会实现,再有私有化之后也会有一定债务," 银行会提出一定限制,私有化股东也会提出要求,私有化之后企业需要满足来自政府监管部门的各种要求,也会涉及到一些费用,这些都需要中概股企业慎重考虑。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