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来,现代农业领域的投资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根据清科数据库的统计,2010年农林牧渔及农药、肥料、饲料等农资产品领域披露了VC/PE投资案例数量达到47起,接近2006年以来投资案例数的一半之多,2011年这样的投资热度仍然在延续。除了VC/PE投资以外,以联想为代表的大型企业集团,也表现出了进军现代农业的热情。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尽管农业投资热情高涨,但是以下风险不容忽视:
(一)农业整体利润水平较低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不高都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是由于延续了多年的以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国家发展策略造成的长期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绝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分散而力量薄弱,且进入门槛较低,并不具备产业链的议价能力。
此外,原材料、农资产品价格普涨,化肥、棚膜、柴油的价格在过去的几年里都有比较明显的价格上涨,推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尽管农产品的价格也有所上涨,但是由于农业关乎数以亿计民众的吃饭问题,因此政府对终端农产品的价格增长采取了一定的调控措施,将对农业整体的利润水平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农业对某些自然因素的依赖程度较高
大部分农产品对于生存环境较为敏感,仅适合在少量的地区种植或养殖,只有在土壤、日照、水资源条件都合适的地区,才具备种植/养殖的先决条件。这对于农业生产者来说,就存在一个困扰,究竟是先选地,还是先选产品种类。在确定了某一品类的种植/养殖并取得了经验之后,这些经验不一定能够在扩张过程中被复制。因为条件适宜的种植/养殖场难寻,农业生产者寻得下一块土地,或许只能改种其它产品。而每一片土地都有自身独特的地方,标准化的经验复制很难在农业领域生效。
(三)农产品保存期限短,采收季节又相对集中
农产品无论是植物、动物都有其特定的生长周期,因此采收季节相对集中。而生鲜类的农产品保存期限不过数天至数周,如无法快速被市场消化,大量的农产品将面临腐坏的危险。农业的季节性特征,也导致大部分的农业生产企业,需要在旺季雇佣临时人工负责种植和采摘,造成季节性的劳动力供应紧张。
(四)信息不透明以及公信力丧失导致柠檬市场
食品安全事故一再刺激公众的神经,公众对于食品及其上游农产品,存在广泛的怀疑。当农产品不能自证安全时,公众对其声称的安全性已经失去了信任,从而将出现柠檬商品驱逐良品的现象。这对于规范经营的农业企业而言,是一个很大的伤害。
(五)土地、林地等生产要素的流转政策仍然不够明晰
虽然政府已经推出了相关的政策规范土地、林地的流转行为,但是实际操作中,相关部门倾向于不向私营企业授予产权相关证件,尽管企业获得土地的流程完全符合要求。
并且中国的农村土地问题始终是个敏感问题,它关系到广大农村人口的生计问题,因此企业是否能够长期经营自己通过流转获得的土地,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综合考虑目前中国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风险,清科研究中心认为,对中国农业的投资,可以关注以下方向:
(一)设施农业或工厂化农业
此类农业的生产方式更加类似工业生产方式,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风险较为可控,可复制性程度也相对较高,便于企业的复制扩张。
此外由于投建设施农业项目耗资规模较大,企业也存在较为广泛的融资需求,因此是适宜资本介入的投资领域。
(二)垂直门类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企业
产业链发展是目前大型农业企业、集团的发展趋势,但是相应的企业规模也非常大。而一些垂直门类的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企业,则因为规模较为适中,有可能更加受到资本的青睐。而那些垂直门类更加适合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则需要进一步分析。
我们认为这样的垂直门类应当具有以下的特征:(一)新概念型产品,需要加强品牌宣传和消费引导的,单纯从事这类农产品生产无法使得产品理念得到有效传达,从而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比如有机食品;或(二)食品安全问题特别突出的门类,全产业链的控制提高品牌的竞争力,比如中高端奶业;或者(三)特定的需求市场如礼品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极为严苛,比如高端茶叶。
(三)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的研发、生产
生态环保是近一两年来投资的重要主题,但是以生态农业中的典型领域有机农业为例,土地需要经过3年的转换期方可通过有机认证,也就是说经营者获得土地流转之后,还需要经过至少3-4年的时间才能产出有机的农产品,这个漫长的转换期使得回报周期变得太长。权宜的策略是,不直接投资生态农业的生产经营者,而投资与相关的农资环节,比如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的研发生产环节。特别是生物农药,现有的生物农药技术包括:微生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转基因农药等,目前以微生物农药最受关注。
目前大部分的农业企业仍然采用雇佣第三方物流的方式协助农产品的流通。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是一类特殊的物流形式,它对物流的速度、温度控制都要求很高。由于物流技术落后,中国目前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物流环节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5%水平。也就是说,中国目前对专业的农产品物流存在较强的需求。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