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H溢价情况看,目前在香港上市的中资银行股仍然呈现出较大溢价,H股股价明显高于A股股价。以昨日收盘价计算," 工商银行H股为4.97港元,A股为3.41元人民币,H股对A股溢价13.41%。此外," 交通银行、" 光大银行(" 601818," 股吧)、" 建设银行、" 农业银行(" 601288," 股吧)也均出现一定幅度的溢价。
数月前,在工商银行A股走出“温水煮青蛙”行情同时,其H股则走出了一波较强劲的反弹,3月至今,涨幅接近14%。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农业银行等H股上。显然与国内资金偏好相比,在港资金更青睐安全边际高的银行股。
从近期各家外资大行的" 研究报告看,海外机构对于中资银行的观点似乎又到了一个临界点。比如,瑞信近日的研究报告虽然给予中资银行板块减持评级,但预计今年中资银行股具有10%至15%的潜在升幅。
值得注意的是,瑞信对潜在升幅的预计并不是来自于模型的测算,而是综合来自大约50家机构投资组合经理的意见。该报告称,投资组合经理认为中资银行股不太可能出现呆坏账大幅上升,或股本回报率显著下跌,但中期资产质量仍然堪忧,认为企业现金流转弱和高负债比率最终会引发大规模债务违约。
外资投行这种模棱两可的观点并不罕见。穆迪近日发表研究报告指出,预计未来一至两年内中资银行资产品质仍将遭遇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压力,而银行盈利能力亦将受到利率市场化挑战。不过,该行同时认为,多数中资银行抗压能力较强,拥有良好的盈利以及充足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和资本金,五大行表现更佳。
大和总研看法则明显乐观,给予" 招商银行、" 中信银行等多家中资行买入评级。该行认为,中资银行的受惠程度取决于不同的存贷比率,高存贷比率的银行会更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