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宁鹏
' howImage('stock','1_600837',this,event,'1770') 海通证券(' 600837,' 股吧)' 研究所在' target='_blank' >李迅雷分管两年之后,在各类分析师评选中异军突起,目前已晋级卖方研究第一梯队。
2014年6月13日,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再次荣获2014年第一财经最佳分析师评选“年度杰出研究领袖” 奖项。在此次评选中,海通证券是获奖大户,除了李迅雷,该机构的' target='_blank' >赵晓光还获得了“最受欢迎行业分析师”的奖项。此外,海通证券还获得了三个单项奖。在行业奖项中,海通证券研究小组在9个行业中排名第一。
卖方研究缺少差异化
李迅雷自1998年开始做研究管理,在对研究员的培养、评价,以及研究体系的构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李迅雷在接受《陆家嘴》杂志专访时表示,来到海通证券后,主要的工作是引进人才,让考核方面更加接近市场化。对于分析师来说,需要比较清晰的市场化考核,要求、目标都要明确,为客户服务。如果做得不好,就要调整。
在他看来,卖方研究实力如果想要有所进步,首先需要强大的公司实力作为后盾。以海通为例,自借壳上市后,实力在不断增强,目前市值在国内' 券商中排名第二。而作为综合性的大券商,研究与公司' target='_blank' >方方面面的业务支持分不开,公司对卖方研究业务比较重视。
李迅雷坦言,目前的卖方研究还是同质化竞争较多,缺少差异化。一方面,基金经理面对海量' 研究报告,根本来不及看;另外一方面,研究员的成本不低,直接导致研究业务成为某些券商的“成本中心”。
在李迅雷看来,研究业务是否重要要看券商的实力以及战略架构。部分中小券商做不好对机构的服务,裁减研究业务也是合理的选择。如果它不愿意放弃机构服务,可以采取差异化的方式,根据社会需求最大化来配置人才,放弃一些冷门板块,将研究实力集中在某些热点行业或者板块里。
对于海通证券这类综合性券商而言,卖方研究除了会直接带来大量的分仓佣金外,研究所还为公司其他部门以及租赁、' 期货、香港子公司、PE等子公司提供支持,研究品牌的提升对公司其他业务发展也有推动,是宝贵的无形资产。综合性券商在研究方面追求综合的优势,行业、宏观经济策略、固定收益、金融衍生品等方面,都要配置比较强的实力。
从未来发展看,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的规模空前,而目前两地交易所的权益类产品及各类公募、'私募等产品占比加在一起,不足中国整个财富管理规模的10%,券商研究应该向另外的90%的理财市场延伸。卖方的研究创新、服务创新才刚刚起步。
据李迅雷介绍,未来卖方研究还可以为' 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提供估值服务。此外,在管理咨询领域,可以为很多上市公司提供市值管理服务。
李迅雷认为,卖方研究的最大价值在于给客户提供比较及时的服务。不仅仅停留在推荐' 股票 的层面,在基金持仓和重仓的一些行业及股票 基本面发生变化时,给予及时的提醒,同时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
在他看来,分析师是基于公开的信息,利用其长期的经验积累来给买方
提供服务。整个市场对专业水准高的分析师有需求,尤其当分析师在特定领域建立起口碑后,会有一定的话语权,其报告对买方的投资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 howImage('stock','1_600030',this,event,'1770') 中信证券(' 600030,' 股吧)“分析师泄密门”,李迅雷认为只是个别现象。在他看来,行业内分析师的合规意识在过去几年已经增强不少,对于内幕信息的传播多采取抵制态度,研究报告的合规审核也都很严格。
对于分析师的职业前景,李迅雷认为,在投资的产业链内,研究只是其中一小块,比较适合高校毕业生,他们可以通过做研究员业务,掌握一些工具,积累必要的知识,为未来做投资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多数人而言,研究只是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李迅雷认为,中国宏观经济未来可能会继续下行。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终于走到了十字路口,需要有所调整。
过去二十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驱动因素是:人口红利、大规模投资以及技术进步。
如今中国经济面临的现实是,人口红利逐渐走向终结,低端劳动力已经不再便宜。首先从人口角度来讲,中国的人口红利比原先预期的提前三年结束了,从2012年开始,中国劳动力供给的绝对数量已经开始减少了。
从人口流动的角度来讲,李迅雷认为,中国的城镇化率可能会高于统计部门的' 数据,以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为特征的城镇化实际上已经到晚期,农村人口流到城市的人口减少了,农村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年轻人了。
不过,人口从中小城市转移到一线城市的趋势将继续。主要原因是中小城市与一线城市在工作机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巨大差距。
另外一方面,伴随着投资效率的下降,大规模的投资难以为继。倘若要继续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势必带来巨大的债务危机。
最后,即便政府在主观上想在下一阶段更多地依赖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来推动经济增长,毕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的“制造业大国”之所以需要打引号,因为其他制造业大国如' 美国、' 德国、日本等都拥有一大批明星制造企业以及知名品牌。而中国制造业中知名品牌和明星企业都是凤毛麟角,因此目前技术进步这块也走不通。
以上三个因素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速下降是难以避免的。
不过,李迅雷认为,' 中国资本市场所面临最大的问题,并非宏观经济的走势,而是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
在过去三十年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东西没有跟上。比较怪胎的是,企业的经营行为往往都不是为了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反映在分红角度,整体而言,国企的分红率较低,主要缘于其第一大股东对于分红没有要求,最后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民营企业同样存在公司治理问题。有些民营企业上市过程中就不太规范,有些上市民营企业是纯粹的家族企业;再如,有学者在2010年就发现,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平均有超过20%的董事为前任或现任政府官员,并且这一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即便没有政府官员作为董事的民营上市公司,也不意味着公司治理就比较好,或许问题更多。如在11年7月,国际评级机构就曾对61家中国在海外上市的民营企业提出过风险警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公司治理不够透明。
李迅雷认为,公司治理的问题短期没有办法解决,应该进一步推行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让市场的定价来决定,目前上市公司定价过高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发行没有放开。最近打' 新股中签率又非常低,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现象。
在李迅雷看来,有些行业将在中国经济的未来扮演重要角色。譬如目前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比较严重,环保产业面临较好的发展机会;网上购物方式的普及,将使得产业链中的相关企业如线上支付等受益;此外,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对医疗、健康、养生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