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退市制度改革无实效:大部分ST公司临时性重组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img alt=退市制度改革(资料图) align=middle src="http://i9.hexunimg.cn/2014-07-29/167094127.jpg">退市制度改革(资料图) “隔靴搔痒”式的仅是逼退了几家ST上市公司,余下的ST公司悄然借道临时性的重组,至今仍在资本市场快活地游弋。 在市场的翘首期待中,中国A股又一次启动制度改革。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退市制度改革(资料图)
退市制度改革(资料图)

“隔靴搔痒”式的" 退市制度仅是逼退了几家ST上市公司,余下的ST公司悄然借道临时性的重组,至今仍在资本市场快活地游弋。

市场的翘首期待中,中国A股又一次启动" 退市制度改革。在外界看来,这次改革的最大的突破是对重大违法公司实施强制退市,然而事实却大相径庭。重大违法行为暂停上市的相关规定《证券法》早有记载,不过是在实际执行中变了味而已。没有对重大违法行为的违法内涵和边界做出细化和界定,是本轮退市制度改革中的刻意回避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远没有剧终的改革。

2014年7月4日下午,经过前期多次吹风,中国" 证监会就《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退市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似乎表明中国证监会似乎已下定完善退市制度的决心。按照其官方说辞,完善退市制度,是推进注册制改革的重要配套制度安排,是注册制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新举措将有力促进上市公司市场化、法治化和常态化退市。

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尽然。一是证券制度本身存在不可调和的天然缺陷。建立市场化、法制化和常态化的退市机制没错误,错就错在依然没有推出严格意义上的与退市制度相配套的退市责任追究、赔偿机制,投资者司法救济机制,本轮退市制改革中更像是把中小投资者推上“老二”的位置上,给市场一个交代。如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看似合理,实则荒谬。违法强退退市实际上是用大股东的错误惩罚小股东。不把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放在最高处,退市依旧会使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侵害。二是政府的行政干预之手依旧伸的太长,退市制度的最大障碍仍然是行政干预,停而不退、乌鸦变凤凰、不死鸟的故事还将会重复上演。

在我看来,退市制度改革不是退市标准的改革,它是权力再分配的改革,良好的退市机制最终需要厘定政府与市场权利的边界。政府该管的管,不敢管的就自觉地把手缩回去。中国证券市场成熟的标志就是退市制度是否完善到位,不能总在多次改革的基础上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

这项资本市场制度性改革要真正落到实处,任重道远。

改革有进步也有缺憾

相比过往只针对财务指标持续恶化的部分公司进行退市而言,这次改革可以说是制度设计上的一次进步。从这种角度而言,退市制度的改革能为" 股票 市场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利好

按照市场的理解,今后上市公司重大违法等同于“自杀”,同时,暂停重大违法公司相关主体股份转让,再次重新上市与IPO条件等同,体现市场化苗头初现。

总体而言,本次改革行政管制色彩依然浓重,依旧缺少集体诉讼、辩方举证及和解制度等,更像是对A股市场退市制度的再次返工“大修”和重要完善,这与前年沪深交易所先后对退市制度进行完善,但个中存在的缺陷却是不争的事实。如本次改革新规并没有重创到ST板块,给这只股市“不死鸟”留下回归空间。

中国上市公司退市的制度性安排,可以追溯到1993年版本的《公司法》中相关条文,但结果却收效甚微,退市的公司不足百家。主动退市则更难,相较于" 美国股市早已经形成的自主退市的氛围,主动退市在" 中国资本市场中存在的基本条件尚不健全。以" 美国市场退市制度为例,美国纳斯达克平均每年8%左右比例退市,约一半属于主动退市,A股仅1.8%,这也是" 美股比A股强势的主因。

中国资本市场中从不乏重大违法者,前有银广夏,后有" 绿大地(" 002200," 股吧)、" 万福生科(" 300268," 股吧),近有" 南纺股份(" 600250," 股吧),所以与主动退市相比,这些重大违法公司是最应该退市的一批“害群之马”,他们对市场的影响不但极其恶劣,而且也是对现行退市制度的一种公然挑衅,也让诸如央企退市第一股*ST长油退市失去了启示作用。令人遗憾的是,按照现行退市制度的规定,监管部门是无法强制其退市的,即依法不能严惩这些重大违法者。这让A股的退市机制几乎形同虚设,多年来一直招致市场的广泛质疑与诟病。

让人尴尬的是,本轮退市制度施行不追溯既往新规,比照新版本退市制度,万福生科、南纺股份被排除强制退市之外,这或会使万福生科等故意造假者或免于强制退市。更让人尴尬的是,新一轮退市新政刚让中小投资者看到一丝曙光,旋即被" 新中基(" 000972," 股吧)的重罪轻罚打破。新中基在2014年7月9日的" 公告中表明:造假六年,虚增利润2.2亿元,再融资近10亿元,被中国证监会罚没40万元。

除强制退市外,中国A股市场已深陷在上市难退市更难的怪圈中。其实,上市公司退市难的原因也很简单,主要是因为上市成功就几乎不会被退市,即便是每年该退市的一批上市公司,在退市过程中,也往往会遭遇到地方政府部门既得利益者的肆意阻挠和政治手段干预,一些面临退市的上市公司最后往往会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输血”,最终反而并没有退市。即便有个别上市公司是企业发展需要选择主动退市,目的与动机也会遭到投资者的高度怀疑。

“只进不出”,已成为是中国股票 市场最具生命力的顽疾之一。“隔靴搔痒”式的退市制度仅是逼退了几家ST上市公司,余下的ST公司悄然借道临时性的重组,至今仍在资本市场快活地游弋。保守式改革疗法不但不能够使市场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还会导致A股的估值体系长期处于紊乱和企业质量参差不齐。

不能为改革而改革

本来,审核制的初衷就是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投资价值。但其实最有效的解决之道,无疑是严格落实退市制度,否则证券市场充斥着绩劣股和问题股,股市优化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就会荡然无存。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退市本应该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它是证券市场成熟的一种标志,在A股却被披上一层“不正常”的色彩。退市制度虽然在中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目前A股沪深两市退市率却很低,根源在于我们推行股票 发行市场化的同时,弱化了上市公司的市场化退市,更没有严格地执行退市制度。

多年以来,虽然中国退市制度一直都存在,但退市的现象却实为罕见,尤其在2001-2007年之间,更是没有一家企业退市。A股上市公司退市难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涉及到国情、制度和文化问题。本轮监管层退市制度再出发,其成败取决于这些问题的突破和落实程度。退市难的第二个原因在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难题。上市公司股份一旦退出流通,就会造成股票 流动性下降,投资者将会面临股票 的大幅折价,从而引起市场震荡。

要解决退市难这个问题,就需要相关政府彻底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做的是上市公司的监管者,而不是幕后“老板”。在上市公司退市这个问题上,相关政府向证监会面施压了太多的政治压力。

因此,在推进退市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改革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是严格执行现行退市制度,推进退市制度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建设。二是就退市问题建设好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工作衔接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在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是否退市,是市场自主选择结果,并不是家公司好坏的评判标准。强制退市或自主退市,都属于常态化现象。目前,中国的上市公司要达到退市常态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中国的退市制度面临三个难以调和的矛盾,破解退市难题仍需从长计议。一是实际操作中退市标准单一。二是没有直接退市。三是退市制度的整体执行效率低下。解决了上述问题,上市公司退市的常态化才会实现。

2011年10月份以来,从" 郭树清到" 肖钢,证监会密集出台了大量改革和创新政策,但就A股市场而言,制定制度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如企业退市之后为数众多的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问题等,否则改革就变相成为了一纸空文。虽然本轮退市制度改革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突破,要真正发挥出“威力”,尚有待注册制的真正落实和政治体制与之相配套。不能因为改革而改革。

不过,仍然期待这一改革!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微刺激”缓解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