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余丰慧:上市公司岂能成融资贵的推手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img alt="余丰慧 笔名常亮,专栏作家、知名财经评论员(资料图)" align=middle src="http://i9.hexunimg.cn/2014-07-31/167143433.jpg">余丰慧 笔名常亮,专栏作家、知名财经评论员(资料图)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上半年已有242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购买金额近1200亿元。而2012年这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余丰慧 笔名常亮,专栏作家、知名<a href=财经评论员(资料图)" align=middle src="http://i9.hexunimg.cn/2014-07-31/167143433.jpg">
余丰慧 笔名常亮,专栏作家、知名财经评论员(资料图)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上半年已有242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购买金额近1200亿元。而2012年这一资金量仅为百亿元,2013年全年也不过逾150家上市公司购买千亿元理财产品。

实际上,上市公司充当“钱生钱”游戏二传手不仅是利用所谓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而且委托银行放贷现象也非常之多,甚至发放高利贷情况也屡见不鲜。

上市公司为何将稀缺的资金不务正业投资于理财、放贷甚至高利贷等金融交易性业务呢?所谓的实体经济不景气只是借口而已,最主要的是上市公司有从事金融交易性活动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不差钱”。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从资本市场可以轻而易举圈到大量无成本、没有偿还压力的直接融资资金。二是从银行可以轻易获得贷款。上市公司是银行的香饽饽,所谓的优质客户。众多银行都在竞争其存贷款业务,商业银行被其炒作的团团转。银行都竞相将贷款给上市公司送上门,甚至银行还要请客上市公司哀求给其贷款。而上市公司正常的本业经营根本不缺乏资金。这就造成了其资金的大量闲置现象。

资金严重闲置过剩的上市公司从最大效益的经营目的出发,就不得不通过购买理财产品、放贷甚至高利贷,获取最大收益。但却带来三大恶果。

加剧了整个社会融资难,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银行将大量资金发放给了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大量圈取过剩资金,那么,其他经济体特别是弱势的中小微企业就将出现贷款等资金可获得性低的情况。这警示我们,目前整个经济中流动性并不缺乏,完全是' 资金流向的结构性严重不公问题。

抬高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上市公司发放高息贷款直接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为6%以上,而银行获得这部分资金高于一年期存款的3个百分点之多。银行在6%资金来源基础上再通过贷款运用出去的利率最少应该在9%以上,加上附加在贷款上的其他费用成本,综合贷款利率应该在11%以上。如果上市公司将从银行贷款融到的资金购买理财产品,那么,成本会更加高。银行放贷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再将卖理财产品的资金放贷给企业——企业最终获得的是利率严重畸高的贷款。这种层层加码加价,转圈倒腾资金的现象,是银行上市公司等融资中话语权大的企业推高社会融资成本的典型案例。

加剧了经济金融风险上市公司购买银行金融机构理财产品,银行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成本被抬高,投放到一般实体企业,其根本无法承受。怎么办?大型银行将理财融到的高成本资金再高息拆借给股份制银行,股份制银行再通过' 信托平台的信托受益权返售产品投放给房地产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而目前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是中国经济金融两大高风险点。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等金融交易性投资间接成为这两大风险的推手。

根本原因还是整个金融制度性缺陷导致的。比如,对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融资几乎是有求必应、太过宽松,而且一融资了之,对用途几乎放任自流。如果融资与用途评估科学,一个萝卜一个坑,并且融资用途急迫,就没有闲置资金这一说,也不会节外生枝。由于整个经济结构存在严重问题,使得中小微企业等弱势实体经济金融资源根本没有吸引力,导致金融资源配置严重不公,从而使得银行都喜欢“大生意”,都喜欢给垄断性企业、上市公司等贷款。

必须强化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审查和融资后资金使用的监督监管。特别是再融资与用途匡算应该使得融资金额略显紧缺。有必要对上市公司从事金融交易进行制度性限制,一方面使其将资金用到主业经营上,另一方面从其担心资金闲置浪费角度制约其不敢超过其主业经营过量融资或者贷款。

同时,落实好国务院常务会议刚刚出台的“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十条意见。(百度百家)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窦维德:头颈线的消化震荡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