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的' 上证指数几乎就在2050上下3%的区间波动,' 行情的滞重、沉闷,已不是无趣所能形容的了,市场仿佛都已遗忘了还有上证指数这回事。因此,面对近十天来突如其来的大涨行情,感觉已有些麻木的投资人,可能觉得不过又是一次灿烂而短暂的烟火表演而已。但笔者认为,投资人应对这波行情抱有更乐观些的期待,A股的大牛市可能就此展开。
的确,眼下怀疑A股涨势无法持久的理由还有不少。最直接的制约因素,是中国的经济增速还在继续放缓,由过去数年动辄10%以上的高速增长,放缓到了目前的7.5%左右。虽说GDP的增长不一定跟企业获利呈正比,例如过去几年的' 美国,在GDP增速并不特别亮眼的同时,企业获利仍节节攀升,主要来自费用与成本的控管,再加上企业回购' 股票 带来会计账目上每股盈余的增加。' 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每股盈余由2008年金融海啸的低位一路反弹至目前市场上预估的110美元。每股盈余的持续增长,让' 美股的上涨底气十足。但我国企业的情形很不同,经济周期的下滑带来企业投资周期的放缓,获利增长速度也自然放缓,更有部分产能过剩的产业如钢铁、水泥。在去杠杆过程中,经济增速虽尚称稳健,可企业获利不增反减。
另一大制约沪深股市上涨的因素,来自民众投资观念的欠成熟以及金融改革进程的缓慢。众所皆知,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但在中国,多年来刚性兑付遍布银行理财产品与' 信托产品,甚至连高风险高利润的网上P2P贷款都号称有担保公司可以兜底,投资回报率可超过15%。刚性兑付导致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不匹配,诱发投资者资产配置不合理调整,抬高了市场无风险资金定价,资金加速流向高收益的理财和非标准化产品,商业银行的存款流失,债券、股市和' 保险行业的资金被挤出。市场无风险利率上升,也造成蓝筹股市盈率下降,致使债券、股市持续低迷、疲弱。
那么,这十天来的上涨行情又是基于什么理由呢?A股在过去两年持续走低,去年6月的钱荒事件又把上证综指打到了1848点,估值跌至历史低位,成交量大幅萎缩,市场交易清淡且人心惶惶,空头气焰高涨,而金融市场常常只有在最悲观的时候才会迎来最好的买点。其实,在这一波涨幅之前,笔者注意到成交量已在悄悄放大,市场上已有一批先知先觉者在提早布局了。这几天的涨势,一方面反映了近期宏观经济的回稳,再加上今年前六个月的货币供给增速高达14.7%,高于今年目标的13%,社会融资规模与银行新增信贷都反映市场的流动性很充足。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的企稳,也带动了近期改革步伐的加快。
依据今年的改革部署,户籍、财税和国企三大关键改革将在下半年全面推进。看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将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无疑,这将会令能源、运输等大型国企板块的价值重估。当然,此轮改革对各板块的影响是不同的,公用事业和铁路建设高杠杆比率的板块和治理结构较佳的国企或表现胜出,而在产能过剩的领域中,唯有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企业能从中受益。
10月即将正式开跑的沪港通也为这轮反弹埋下了伏笔。目前,在沪港两地上市的A+H蓝筹股,有20多只质地完全相同的“AH股”,均存在显著的A股价格远低于H股的价差。沪港通启动之后,两市的估值水准将逐渐趋于一致, A股主板蓝筹股特别是金融股应有不小的上升空间。
目前最被低估的蓝筹股族群,要属金融和房地产,银行股尤甚。估值偏低,除了代表便宜以外,也意味着公司未来的成长潜力有限。以银行股为例,利率市场化将带来净息差的下滑,同样的获利,投资人自然应挑选非利息性收入比重较高的' 个股,眼下排名靠前的股份制银行,都有可能在利率市场化大环境下获得金融改革的政策红利。大型房地产公司也是如此。回望2010年以来的多轮房地产调控,并没有真正使房价下跌,但相关房地产公司的股价跌幅早超过了50%,未来房价纵有修正,反而是利空出尽、低位布局之时。与银行类股相若,低估值提供投资人最好的长线买入机会。近期招宝万金四大地产龙头股已显露了这一苗头。未来虽然难有大幅飙升的空间,但沪港通运行之后,A股与H股龙头公司间估值有望相互靠拢。再加上估值修复的行情或隐含股价有1至3倍的上升空间,还有持有期间的分红,可谓进可攻退可守。
当然,医疗与消费板块也具备一定潜力,可惜,市场早已反映未来股价的上升潜力,市盈率已拉高到30至50倍。相比之下,银行股的市盈率仅有6倍左右、房地产股则不到10倍,显然投资人很难在股价上获得高额回报,只能依赖个别公司在产业整合的过程中取得市场的优先地位,扩大公司规模所带来的回报。纵使如此,市盈率恐怕难有再进一步调升的空间。
从市场本身来看,A股在国际投资人眼中的吸引力也在逐步增加。MSCI指数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采用最多的基准指数,目前共计有1.5万亿美元的资金跟踪MSCI' 新兴市场指数。A股若能如预期在明年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将为市场注入信心。海外投资者的大规模进入,不仅带来大量新增资金,还会降低投机气氛,转变大小盘风格,将进一步提升蓝筹股估值水准。
从长期来说,股市终将与GDP的起落同步,但短线来看到底哪些企业能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当中脱颖而出则无法确定,因此,笔者以为,长线投资人眼下最靠谱的办法是买指数型基金。沪深股市目前整体市值不足GDP的40%,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接近、甚至超过100%仍有一大段上升空间,无论未来中国经济将由哪种产业或是哪家个别公司领头,指数都将上涨。当下担忧中国经济、对产业发展存疑的投资者,这种方法或许是最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