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 港股直通车开通传闻,促使当时的港股以及A股市场出现了大幅度的飙升。然而,在港股直通车的消息被广泛传播之际,2007年11月,管理层却因需要时间落实而无限期推迟港股直通车政策。
时隔7年,沪港通取代了港股直通车,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近期,' 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 target='_blank' >李小加表示,将于10月完成沪港通启动的所有准备工作。在此之前,8月23日至24日为沪港通作连接测试,8月底和9月举行两次市场演习,而9月下旬还将根据需要或进行第三次演习。
由此可见,沪港通正式启动的时间并不遥远,最早或将于10月份正式推出。
沪港通最大的作用—
新增流动性
沪港通的正式推出,不仅对资本市场构成极大的刺激,而且还会对国家的战略布局产生深刻的影响。
站在国家战略性的角度分析,沪港通的推出将会有效激活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进而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根据' 数据统计,目前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规模或已突破万亿。然而,因长期的市场隔离以及制度限制,超过80%的资金以活期存款或存款凭证等形式留存在银行之中。于是,大量的资金因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难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最终,大量的离岸人民币无法激活,直接影响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进程。
显然,沪港通的正式推出将有效解决大量留存的离岸人民币的保值增值问题,同时也能够从实质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此外,因投资渠道的拓宽,大量离岸人民币或将会借助沪港通来投资A股市场,为A股市场带来巨量的新增流动性。
提升两地市场的新增流动性无疑成为沪港通对证券市场的最大作用。即使如此,但过分夸大沪港通利好,并不可取,甚至是一种犯罪。
对港股市场刺激力度更大
针对两大市场,实际上沪港通对港股市场的利好刺激力度更为显著。随着沪港通的正式推出,或将加快内地市场资金流进港股市场。
其中,偏高的投资门槛已经意味着87%的内地中小股民无法参与其中。
按照现行的规定,如果个人投资者需要投资港股,账户内起码要有50万元的余额。至此,港股市场凭借中长期相对合理的投资回报率将会吸引大量内地机构投资者的参与,而大部分的内地中小股民却无缘参与。
再者,交易制度以及交易时间的不匹配,加剧了两地市场之间的差异度。以交易制度为例,港股市场采取的是T+2交收制度,但允许投资者在' 股票 尚未到账的T日或T+1日卖出股票 。而内地市场则只能采取T+1的交易制度。于是,此举容易造成类似国内期现市场间交易制度不对称的格局,最终加大了中小股民的操作难度。
长期以来,A股市场的“重融资”色彩浓厚,且市场本身的新陈代谢功能却不见提升,最终股市不死鸟占据了大量的市场资源,股市运行效率相当低下。
相比之下,港股市场的投资吸引力明显偏高。无论从市场交易制度,还是从市场运行结构,港股市场的运行模式明显较A股成熟。纵观过去多年的投资回报率,港股市场还是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郭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