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经济学人》有一文专论投资迷信(superstitious investing),题为《黑猫市场》(Blackcat market)。该文介绍了一项新近完成的学术研究,以台湾股民为对象,一探“执迷不悔”对投资回报有何影响。
说到“迷信”,只要是中国人,或多或少对“意头”一事不敢掉以轻心,于谐音一节尤其在意。港交所上市代号是388,三的谐音是“生”,八的谐音为“发”,这个代码,岂有不大吉大利之理?这算不算迷信,见仁见智。然而,不妨反过来想,上市代号由388换上244(' 先施公司),马氏一族百无禁忌,值得一赞,但难保股民不会因244谐音不吉利,对此股敬而远之。
说到谐音,逢“8”必买遇“4”必避乃基本信条;以此为准,《经济学人》引用的研究参照宝岛投资者发出的限价盘(limit price orders),发现台湾散户确实远较机构大户迷信,交易指示取“8”弃“4”有迹可寻。研究员顺藤摸瓜,由最迷信至最不迷信分成四组,按“买8”和“避4”两大准则比较各组投资回报。
结果显示,最沉迷“买8”的一组,日均回报较最不迷信的一组低0.03%。不要小看这个差别,每天少赚0.03%,一年下来回报便低8.8%。这个故事教训大家,坚信“8=发”者不获幸运之神眷顾;没有这种信念的股民,一年所赚却“双八临门”,较迷信之辈多赚8.8%。当然,那是研究样本凑巧,给迷信之辈开了一个玩笑,可一而不可再。“买8”说过,“避4”又如何?研究发现,遇“4”必避,一年所赚较百无禁忌低2%,此辈同样讨不了好。
老毕对投资者是否真的那么介意“8”与“4”,心里颇有怀疑,不排除书生无事找事做,先假定市场上迷信之徒众多,然后按照一些富争议性的方法,得出能“证明”这个假设的结论。然而,据老毕所知,确实有人针对迷信一事,设计出对号入座的' 炒股程式(trading algorithms),通过捕捉可测性高的行为赚取利润。
不管怎么说,“8”与“4”深植国人基因,乃不争的事实。2008年北京奥运,中国满载而归,金牌总数远超' 美国。有人说,中国战绩彪炳,与鸟巢布下风水奇局大有关系。若非如此,美国体坛菁英怎可能在接力赛关键时刻连番丢棒、铅球悍将三次试推全皆失手?没有高人在背后“发功”,这等低级错误,如何能发生于超级强国万中选一的运动员身上?
老毕听罢,一笑置之。可是,话分两头,京奥选在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08分揭幕,谁说中国不“迷信”?
今时今日,全世界楼市都有中国人的身影。国人对数字敏感,非但左右物业代理的促销手法,老毕听闻,' 澳大利亚悉尼市东部近郊一个富人区新落成豪宅,整幢大厦没有任何一个角落可见“4”字踪影。换句话说,4 楼、14 楼、24 楼、34 楼,一概no way。更甚者,40至49楼无故“消失”,39楼对上一层已是50楼。这显然是澳大利亚发展商有的放矢,专门迎合笃信命理的外国投资者的精心“规划”。此等投资者来自何方,明眼人都猜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