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翻开书的第一页,就如同按下了刻录机的“回放”按钮,读毕,感觉已过去六年的金融危机在脑子里完整且详细地播放了一遍,一段鲜活的历史跃然纸上。正如作者所写,这本书的核心问题不仅仅是“我们是怎样遭遇这场灾难的,我们又是如何与之斗争的?决策者们何时做了正确的事情,何时又犯了错误?”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在一切结束前应该继续做些什么?”所以,它不仅仅是一本写历史的书,同时也是写给未来的书,是对历史过后的思考与总结。
作者布林德是一个很擅长讲故事的学者。他在描述事实的时候细致入微,还记得他在描写问题资产救助计划发布前的一次会议就有好些精彩的细节:“美联储主席和" 财政部部长挽着手沿着国会山走下去”,“围绕在红木桌子周围的很多人都倒吸了一口气”……套用一个时髦的表达,这是一本很有“画面感”的书。
当然,这点尚不足以构成这本书值得“品”的理由。书的精华之处在于作者贯穿全书的逻辑分析与思考。跟随布林德的思路回顾这段历史,看到的不仅仅是危机本身的简单描述,而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与分析。他为读者建立了很高的一个视角,使得我们对于这场早已烂熟于心的金融危机有了更全面甚至是全新的认识。正如很多人总想给这场金融危机找一个触发原因(次贷膨胀、房产泡沫等),但布林德告诉我们:“人们倾向于寻求简单的解释,然而复杂的事件往往会有复杂的缘由。”又如大家对于止赎权问题久未平息感到困惑与埋怨,但布林德通过分析告诉我们,“一次平息止赎权浪潮的成功行动,需要克服大量复杂的情况和" 法律禁忌。”以史为鉴需要的不仅仅是回顾历史而已,分析、思考与总结才是价值所在。
另外,布林德对待历史公正不偏的态度对我感触最深。就像他在前言里所说的:“还有一个原因促成了本书的出版:这段历史需要被真实地描述。”曾经在美联储担任副主席的他对于美联储,或者说" 美国政府的施政思路都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因此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为危机时期饱受非议的美国政府做了一个辩护。由于信息不对称,民众或者媒体往往只能通过“结果”来对政府行为做判断。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很多努力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体现在结果里面,因此没有受到公正的评价。其次,我给“结果”打上了双引号,是因为我们看到的结果很多是有偏事实的,或者说是片面的,如果将时间维度拉长,或者评价维度放宽,我们会发现很多政策对于危机的缓解实际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举个例子来说,布林德在第七章开始时提到:“问题资产救助计划也许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但却是最不被理解的经济政策创新。”
为了让读者能够给出公正的评判,布林德在第七章介绍了问题资产计划的整个来龙去脉。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由于对危机毫无准备且时间紧迫,在问题资产救助计划设计、颁布到实施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其中涉及了政治立场、操作难度等方面的因素。对于这些方面,布林德给与了充分宽容的态度。但他也坚持自己对于资产购买和注入资本两种方式孰优孰劣的看法,并坚信如果政策没有转向资本注入,结果会更好。布林德看待问题的态度与角度,是最令我敬佩之处。
历史需要不加偏见地看待,布林德做到了。无论是做学问,还是日常工作生活中简单的分析问题,首先要对事实本身进行还原,没有完整的事实就没有发言权,其次是要带着公正的态度进行独立的思考,要有全局观和辩证的思维。我想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思考的态度与方式,值得细细品尝与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