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信网讯(记者 惠晨晨) 本周12只" 新股齐发,业内预测冻结资金或超6000亿元,叠加季末时点临近,资金面神经再次紧绷。受此影响,继上周二大跌过后,昨单边走低,长阴再现。截至收盘," 沪指报2289.87点,下跌1.70%,深成指报7895.87点,下跌1.88%;" 中小板、" 创业板下跌1.50%、1.05%。两市成交3198亿元,较上周五小幅增长。
权重引领下跌
沪深指数昨日低开低走,在权重板块的轮番拖累下,指数全天单边下行无抵抗。其" 中金融板块与资源类板块的跌幅最为可观,“石化双雄”、五大行、" 中国平安、" 中国人寿等超级权重股大多跌逾2%,这也导致了上证50大跌2.20%,在沪深市场的主要指数中垫底。除超级权重之外,汽车、建材、家电等二线蓝筹的跌幅也多在1.5%以上,将市场快速反转的期待扼杀。
在一级行业中,昨日休闲服务逆势飘红,或受长假出游" 高峰将至的预期,部分景点、餐饮、旅行社相关" 个股表现不俗。除此之外,27个板块全线下跌,逾八成跌幅超过1%,其中钢铁、银行、非银金融、有色金属、家用电器、国防军工跌幅超过2%。以概念分类看,昨日下跌面也在九成以上,滨海新区、油气改革、网络安全、" 互联网金融、生物疫苗、IPV6收红。
结合近期走势看,沪强深弱格局未变。沪指目前退守20日均线,技术支撑相对清晰,在2280点-2340点的高位区域形成拉锯;而深成指短期逐步形成下降通道,5日、10日、20日均线告破,在昨日下跌过后,9月首周的涨幅基本已被“消化”。
谨慎但不悲观
近两月沪深300最高涨幅接近12%,而“像样”的调整几乎没有。迫于" 数据利空、新股" 申购、货币政策调整等多重压力,近5个交易日内2次大跌,高频率、“大尺度”、上规模,都表明短期谨慎情绪升温;但对比部分数据发现,相对看似“高大上”的调整而言,市场仍是“低调奢华有内涵”,扣上悲观的帽子似乎为时过早。
一方面,尽管在两次大跌中个股被“一刀切”,但非ST涨停数分别为29只、27只,与近两月平均每日30家左右的涨停数相差无几;而跌停总共只有" 怡亚通(" 002183," 股吧)、" 万昌科技(" 002581," 股吧)、" 友阿股份(" 002277," 股吧)、百元裤业4只,昨跌幅超过5%的个股仅有26只,这与以往调整来临时的大规模出逃有差异。
另一方面,A股市场在2次大跌中分别净流出381亿元、165亿元,但在近两月的44个交易日中,A股市场净流出高达3341亿元,其中40个交易日为净流出,而15天的净流出金额都超过百亿。然而上周二大跌恰好临近本批IPO开闸时点,此后市场连续缩量,尤其昨日的量能、净流出规模,与本轮" 行情的中枢水平相差无几。
据Wind统计,近两月机构席位现身" 龙虎榜共1556次,累计为净买入15亿元,日均现身36次左右,净买入不足0.4亿元;而在9月16日以来,机构席位日均现身超过48次,净买入超过1.2亿元。由此不难发现,机构的购买意愿,随调整而水涨船高。
中金所数据显示,期指" 主力IF1410合约多空前二十名昨日均有减仓,但多头减仓力度稍大;而从IF1412来看,多空增减仓基本同步。
回调适当低吸
" 方正证券(" 601901," 股吧)策略分析师郭艳红认为,目前系统性风险可控,股市的调整幅度将比较有限,更不会是今年机会的终结。短期基本面偏弱,将成为市场调整催化剂,但实际上经济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限,三季度将成为经济低点。投资者不宜期望市场过大幅度的调整,趋势不会转折。
渤海证券策略分析师宋亦威表示,近期新股申购可能加剧短期扰动。随后将至的季末时点,一方面," 银监会对银行存款偏离度的新要求,使月末由银行揽储带来的流动性压力有所减小;另一方面,由节假日取现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仍在,不过" 央行对此应有所预期,月末可能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投放或使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对冲。
" 海通证券(" 600837," 股吧)策略分析师王汉东表示,数据、资金面的冲击是短暂的,中期趋势仍向上。操作上建议积极乐观,在市场回调中可配置" 业绩稳定的白马成长股,如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移动支付等;同时积极关注国有企业改革、油气资源改革、土地改革、次新股等板块,积极参与新股申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