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二(12月9日),A股市场上演过山车走势,上证综指在午后涨超2%创出四年新高3091.32点后遭遇跳水" 行情,一度下挫逾6%,盘中振幅高达8.50%;深成指方面同样巨幅震荡,振幅达到9.56%。截至收盘,上证综指跌163.99点或5.43%报2856.27点,创2009年8月31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深证成指跌438.08点或4.15%报10116.49点。两市全天成交12664.94亿元人民币,超过12月5日的1.05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中小板指收盘跌3.94%," 创业板指收盘跌3.99%。
盘面上,板块全线飘绿,近200只" 股票 跌停,银行、" 券商、" 保险股全线暴跌,多只" 个股跌停;上日表现强势的军工板块个股,亦集体出现在跌停板上。
沪深300" 股指期货主力合约IF1412收盘跌182.8点或5.50%,报3143点,升水36.09点。全天成交255.56万手,持仓13.85万手,减仓24460手。" 现货方面,沪深300指数收盘跌145.97点或4.49%,报3106.91点。
资料图
A股暴跌8大利空
没有基本面支撑的股震将不再令人惊讶,周二A股上蹿下跳的因素不外乎以下8点:
1.债市黑天鹅事件是导火索。在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甄别大考来临前,中证登先行一步,加强企业债回购风险管理。今后不仅暂不受理新增企业债券回购的资格申请,同时也针对即将出炉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甄别清理结果,拟对风险较大的已入库企业债采取压缩清理措施。业内人士称,新规直接后果或令托管在交易所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债券质押资格消失,不少不符条件企业债券将面临清理,引发去杠杆连锁反应,投资者面临融资能力缺失、城投债价格下跌的风险。不能质押的债券只能卖出,机构遭遇的流动性压力短期内会波及所有品种,甚至不排除后期波及股市。
中国结算有关负责人9日下午表示,本次通知针对新增入库的控制不会对市场造成重大实质性影响;此外,由于债券市场和股票 市场相对隔离,市场属性、投资者结构、资金偏好等相关方面有较大差异,股票 市场应不会因此受到重大影响。但此番表述未能阻挡A股尾盘大跌的步伐。
2.融资做多盘翻倍增长,短期套利出逃风险骤增。截至周一(12月8日),A股" 融资融券余额为9160.0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8882.47亿元增加277.55亿元。从8月份以来伴随着券商、银行、保险、地产,直至近期的两桶油等权重板块的轮番疯长,融资融券更是进入了加速上涨通道。短期融资做多气氛已经严重过热,随时可能转而大幅获利出逃。上周,已有券商上调融资" 保证金比例。周末消息称,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及相关业务规则修订已经获监管层内部通过,利好出尽为利空,此消息短期内或将加速融资获利盘出逃。
3.获利了结的影响:上周五和周一伴随着融资套利盘的大幅出逃,及权重板块的大幅异动,沪深" 大盘双双收出一根高位吊颈线,从技术面预示短期阶段性顶部的到来。
4.监管层提示市场风险短期见顶信号明显,上周五" 证监会公开表示,希望广大投资者特别是新入市的中小投资者理性投资,尊重市场、敬畏市场,牢记股市有风险,量力而行,不要被市场上卖房" 炒股、借钱炒股言论所误导,不要盲目跟风炒作。
5.大盘股严重疯长,11月下旬以来A股沪深大盘走出一波加速疯长行情,金融、地产、两桶油等权重大盘成为上涨领头羊;券商涨幅翻番;中石油(PTR.N)连续两涨停。刺激市场做多气氛达到历史高点;与此同时,交易、行情、券商开户等行为亦全部步入拥堵阶段,甚至券商营业部开户排队现象,不理性的的行为或将此前大部分满仓踏空者带入短期顶部套牢的风险。
6.股指" 期货交割日的临近:大盘近期涨势凶悍,已经风险越来越大,主动多转空的要求很强。“交割日魔咒”再现,在股指期货最后交易日(即交割日)当天,因到期原因引发的期货和现货成交量和价格波动率发生扭曲的现象。
7.产业资本出逃券商板块,面对券商股的持续走强,产业资本减持仍不手软。进入12月以来,国内产业资本和沪股通资金对于券商股产生明显分歧,国内大举减持套现41亿,而沪股通资金方面凶猛短炒,12月5日及12月8日沪股通专用席位现身" 中信证券(" 600030," 股吧)(600030.SH,6030.HK)、" 国金证券(" 600109," 股吧)等6只券商股,虽然买卖方向不一,但是其中一沪股通席位三个交易日豪迈12亿元买入中信证券。
8.每逢年尾,无论熊市、牛市,各路资金均需面临年末结账、年底清算的问题,资金的清理常常会引发股市的大幅度波动,而且年关基金都要做财务报告,短期会陆陆续续的撤退。
新华社12月7日曾经发文警示,称杠杆下的“疯牛”暗藏风险,文章称,股市长久低迷不是什么好事,但脱离基本面的暴涨同样令人担忧。虽说股市反映的是预期,中国经济明年似乎也不会差,但在杠杆撬动和中小投资者新入市资金作用下的持续暴涨并不是市场应该期待的,更需要的是具有坚实基础的“有质量的牛市”。
调结构、去杠杆不可能一蹴而就,最终都将由市场来决定,需要时间,更需要资本市场这个资源配置平台自身真正发挥作用。在经济低迷、金融风险仍待出清的宏观环境下,一场“长牛”要好过“疯牛”。
和讯股票 二维码 src="http://i1.hexunimg.cn/2013-04-23/153486586.jpg" align=middle>
和讯股票 官方微信二维码
和讯股票 客户端 src="http://i7.hexunimg.cn/2014-11-20/170611096.jpg" align=middle>
和讯股票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