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上市公司蓝皮书课题组23日表示,我国' 股票 价格未能充分及时反映上市公司基本面信息,而“小道”消息和内幕交易则随处可见。
12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 研究所、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上市公司蓝皮书:中国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报告(2014~2015)》。蓝皮书公布了针对我国2422家上市公司的评价结果。
“强化基本面信息同股票 市场价格的联系,是促进股票 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蓝皮书称,让看得见、摸得着的上市公司基本面信息在股票 价格中得到充分及时的反映,是“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基本要义。
蓝皮书说,但长期来,中国股市在这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成因:一是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同时,“小道”消息和内幕交易则随处可见;二是面对海量信息,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缺乏足够的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得大量有用信息不能成为投资决策依据;三是题材炒作、概念炒作等短期' 投资策略,过分倚重对上市公司前景的预测乃至猜测,已存在的基本面信息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如果基本面信息不能在股票 价格中得到及时体现,那么,市场投资者不关注这些信息的动态走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蓝皮书认为,强化基本面信息的作用,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其中既包括信息披露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也包括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处理和挖掘的各种' 研究报告的问世。
课题组同时表示,“投资者需要澄清错误认识:上市公司质量不能与公司经营' 业绩、股票 投资价值划等号”。
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再次专门提及上市公司质量,显示出国家对此问题的高度关注。但蓝皮书称,在这一概念提出后,学界和实务界并没有进行太多的系统性研究,人们对它的理论内涵、评价标准和政策意义缺乏全面深入认识,导致上市公司质量较少得到市场投资者重视,监管机构的政策阐述也不多见。
课题组表示,直至目前,仍有观点认为上市公司质量的核心是公司经营业绩,或者将其等同于股票 投资价值。伴随市场对于上市公司质量认识的模糊不清,基本面信息对于股票 价格的影响减弱,炒作题材股、概念股,以及使用基于市场' 数据的量化分析技术,成为一些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获取股票 投资收益的重要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股市的短期炒作气氛。
蓝皮书认为,各方急需厘清上市公司质量含义,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评价,并为上市公司提高自身质量绘制路线图。
就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质量情况,课题组表示,“北京上市公司总体质量最好,河南和广东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
课题组近期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上市公司的总体质量和价值创造能力、价值管理能力、价值分配能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北京上市公司质量总评分最高,河南和广东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甘肃、青海和宁夏上市公司质量得分较低。
在价值创造能力方面,浙江、北京和广东上市公司较强,黑龙江、青海和宁夏较弱;价值管理能力方面,北京、江西和上海上市公司较强,海南、西藏和宁夏较弱;价值分配能力方面,河南、福建和贵州较强,甘肃、' target='_blank' >吉林和山西较弱。总体上看,东部地区上市公司质量最好,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