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情到底如何看?十年首席一头牛,发愤图强起高楼。结论是大牛市刚开始,但是要研究,' 个股分化在迅速加大,不研究最后很容易一场空。
我们把近期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再次用Q A的方式,一个一个解答。
1. 最近行情走的如何?未来还有多大空间?
13年6月至今,上证从1847最低点到现在已经涨了一倍,尤其是近期资金入场的速度仿佛比去年底更快,确实对于股市过热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要看清楚背后的逻辑,不能简单生搬硬套,发现股市投资的人多了就简单说过热,这样反而会错过更精彩的时间,就像05年很多人说房地产要崩溃一样。
看股市空间,确实要抓主要矛盾,目前股市涨的算多吗?一倍无论从世界历史的大牛市中算,都不能算多,未来空间必然还是很大的,别担心。但是股市涨的有点快,不到两年一倍,确实有点快,但是考虑到中国的资本市场情绪本身就是波动较大,未来随着市场化,波动会降低,但是金融病人刚苏醒时,当然还是激动人心,毕竟熊了7年,所以开始的爆发力度强些是可以理解的。
2.中央态度一直明确: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最主要先看中央态度,是像一些投资者说的:真的不希望股市涨吗?中央真的会打压股市吗?
我觉得中央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对股市整体态度一直是呵护的,但是也一定是希望股市规范发展的,所以简单说中央打压股市是很肤浅的。为什么?现在中国经济正在转型期(7%)的增速,货币存量巨大(120万亿的M2),而反腐的实质推进,房地产市场的清理整顿,都在改变旧有的增长模式,此时为了' 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国企改革的实质启动,新的经济增长点迅速出现,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让国企和民企都有更好发展,成为未来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增长之源,这些都需要资本市场的率先崛起,因为这样才能盘活货币存量。如果存量货币不进入资本市场,还怎么盘活货币存量呢?那么现在这个资本市场的历史使命才刚刚开始,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打压下去呢?如果资本市场垮了,经济转型的希望将大大降低,所以中央不会简单粗暴的用行政手段去干涉股市上涨,而更应该用市场化手段去加大供应,让市场在竞争中选出真正的好公司好' 股票 ,同时加强法治化,让恶意操纵诈骗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之前我说过,' 退市制度真不一样了,最近已经有公司中招,所以出去和投资者交流,奉劝要认真研究基本面,不然很容易踩地雷,同时加快国际化,利用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时机,提升人民币的全球配置效率。所以,请不要简单脸谱化说中央不希望股市涨之类的肤浅言语。但是随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就算指数是涨的,个股分化巨大,要认真研究,简单指望股市好,就一定赚大钱的想法,也是过时了。
3.未来到底还有多少资金会进场?有没测算?
我们从14年就提出了未来五年资金三大波将进入股市,未来五年共有30万亿的资金,这个大数要记住,这样就可以做到,心里有数,遇事不慌:
资金第一波:国际资金进入5万亿人民币,细分下,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人民币回流3万亿(看看1945年后美元的崛起和'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带来多少美元回流美国资本市场?),其他货币兑换人民币进入股市2万亿(最近讨论的加入MSCI,包括前面有的QFII,还有海外游资热钱等),这部分总共5万亿的国际资金虽然不算最多的资金,但是以我十年研究经验可以很确定说,这部分资金是最聪明的资金,而且狼性十足,很集中,尤其对于金融股票 来说,因为他们重视流动性,同时资源稀缺性,公司治理完善,反而不会碰过于小的股票 。看看14年沪港通的启动和这批资金的关系,人民币升值贬值和这批资金的关系,很有意思的,如果把金融股走势和人民币即期汇率画个图,你可以看到很有意思的现象。
资金第二波:居民资产重新配置的' 主力资金。目前居民储蓄46万亿,5年后增长到80万亿没大问题,80万亿中,20%配置到权益市场,就是股票 ,那就有16万亿的增量资金,为什么居民会配置股票 ,因为房子的投资价值已经在迅速下降,可以看下目前一线城市的房租回报率只有2%左右,估值已然极高,如果不是每年期望大幅的资产价格增值,是不会再以房子作为主要投资品种,而大幅的资产增值,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是很难的,我也不认为房地产市场会崩盘,而是说,房地产市场经过清理整顿后,还是可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但是房价之后应该是温和的路径。而股市的长期回报率在当前依旧是很高的,整个市场估值还算合理。未来如果风险偏好大的,可以通过研究来投新兴产业,如果风险偏好小的,可以选择优秀大金融大跌大买,从整个市场来说,每年提供10%左右的平均回报,应该是没问题的,也因此,居民会把资产配置到股市中来,这是大趋势,只不过在经过短期的躁动后,更应该相信专业机构,因为越来越多的市场化工具会推出,而且基本面的披露也越来越透明和详细,需要研究才能找出好标的。
资金第三波:各种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打破,降低全社会心理的无风险利率,引起全社会资产的重新配置。明面上的理财产品余额为15万亿左右,而非明面的高利贷或隐性高收益产品预计也在15万亿左右,30万亿的资产配置随着刚性兑付的打破,会有9万亿的资金进入股市。这点问问私人银行的情况,再看看民间高利贷的情况就知道了,现在高收益理财产品重新配置需求是很高的,前面也出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这三波大资金加起来就是五年30万亿的资金总量,那么现在进来了多少?满打满算应该差不多5万亿的资金,这点是根据' 融资融券余额1.5万亿反推出来的资金量,也因此未来还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进来,所以不要担心资金量,不要轻易说牛市结束,5年30万亿的资金,对应目前20万亿左右的流通市值,实际上代表的就是每年' 大盘上涨20%-30%。再说,五年后M2(存量货币)应该到180-200万亿,有30万亿总量进入股市,也不显得多,也跟预测相符。
所以我们在13年提出上证到2022年上万点的预测是合理,而且也并不激进,希望投资者能多了解下。
4.未来行情怎么看?是不是只要进场就一定赚钱?
如果指望只要参与进股市,随便买只股票 就能发财的想法,一定要纠正!
股市和楼市最大的不一样在于,股市里面的股票 是在不停变化之中,就算指数上涨,个股分化也会非常大,现在' 退市制度已经改革,未来注册制也在逐步推进,还有' 新三板也在不停升温,在这种背景下,股票 与股票 的区别很大,千万别学以前的散户心态,听消息,买上就一直捂,然后发财。如果你捂得是退市股,那就是血本无归。所以我们建议对鉴别能力不强的投资者,最适合的应该是,选择一些长期优秀金融股,秉承大跌大买的策略,应该是能赚到不小收益,但是不会是最高收益的人。
如果是专业投资者,我们建议重视研究的作用,而且要注意近期监管层的监管态度。我们看回领导近期的发言,一直在强调某些市盈率100倍以上股票 的估值不合理性,那么必然是准备加大供给,同时查处操纵,那么如果真是要买弹性大的小股票 ,则应该加强对行业和公司的研究,选出未来新兴产业的真正龙头。
我反对将小股票 和蓝筹股直接对立起来,多次跟投资者说,要说100倍到1000倍的公司,往往不会是大市值蓝筹股,一般就在小股票 中,但是具体是哪只小股票 ,那就必须要深入研究。而如果没有研究能力,确实是适合买些长期看好,加强改革力度的长线蓝筹股,也能获得不错的稳健收益。
小股票 整体的暴涨会随着供应量的加大而向个股分化进行,而蓝筹整体的稳健向上走势不会有大的改变,毕竟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指数出现大幅下跌的概率真不大,如果有回调,反而是吸纳优秀金融股的好机会。
2015年是' 券商的大年,市场红利、制度红利和加杠杆多重红利开启行业发展空间。在创新改革大周期下,证券公司的业务模式进入全面革新,经纪新模式、投行市场化、业务规模化引领券商进入新时代。同时,券商步入加杠杆化周期,业务模式加杠杆、资本加杠杆和人力加杠杆激活券商经营活力。行业处于业务放量发展阶段,盈利持续快速增长。
' 保险行业:保险行业正迎来第三次戴维斯双击
总体观点:承保端(保费高增长+业务结构优化)和投资端(投资收益率处上升通道)同步向好,保险行业发转确立,四家上市险企估值水平虽有所修复,但整体仍处低位,建议加大配置力度。
保险公司如同带10倍杠杆的资金平台,牛市行情最大受益者之一。保险机构负债经营的属性,如同一个带10倍杠杆运作的资金平台:一方面,承保是从市场融资,保单结构决定负债久期和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投资获得回报后扣除资金成本,即利差,为保险企业的主要盈利来源。在国资改革、资本账户对外开放、居民大类资产重新配置等预期下,股市有望走出长慢牛行情,保险无疑是最大收益板块之一。
保险行业正经历第三次戴维斯双击,且比前两次更有效。我们观察到,保险行业自规范发展以来,第三次出现承保和投资同步向好的情况,并且,这一次比前两次(分别是2007年和2009年)更为有效。承保方面,保费重返高增长,且主要源自保障型产品的热卖,这对保险公司而言,不仅降低了融资成本、而且负债久期延长。投资方面,随着投资渠道的放开和大类资产比例监管的实施,保险公司通过资产结构调整,实现了收益率提升,2012-2013年分别为4.8%和5.04%,2014年预计5.4%,如果叠加股债市场的走强,则收益率的上升将更为乐观。因此,融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投资收益率处于上升通道,保险业的第三次戴维斯双击正在上演。
在高杠杆的作用下,保险企业ROA的一小步,带动ROE的一大步。2012年-2013年上市险企ROA均值为0.79%和1.16%,2014年1-9月年化值为1.58%。在10倍杠杆作用下,保险企业ROE快速提升,同期ROE为8.50%、12.23%和17.22%。我们认为,利差仍在扩大,ROE在未来1-2年有望上升至于20%-25%。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看好寿险多于产险。原因在于寿险业负债久期更长,资金滚雪球的效应更为突出,在资产配置环节,亦可通过更长周期的投资获得更高的回报。而且,产险综合成本明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
银行行业:坚定看好长牛趋势,低估值提供安全边际,多重利好提升估值中枢。
1、周末大利好放入口袋。信贷资产证券化注册制落地。' 公告规定了参与者如何获得注册资格,另外在交易场所选择、做市安排、发行时间节奏和信用评级等方面放松监管,给予市场参与者更多自主选择权。2005年起,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始试点,07年金融危机后业务停摆,2013年' target='_blank' >银监会主管ABS发行额度仅158亿,进展缓慢。2014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额度2825亿,获得突破进展,不过较80多万亿信贷资产规模,业务开展还在起跑线,未来空间广阔。近期一系列调研发现,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有充分动力,此前预期5000亿规模可能稍显不足。腾挪银行信贷空间,减缓资产质量压力,利好银行业。通过信贷资产的“真实出售”,信贷资产和风险出表,银行获得信贷额度,同时在全社会范围内分散资产风险,降低银行估值的风险溢价。
2、万亿债务置换缓解资产质量担忧情绪。大家最担心银行的不良,1万亿债务置换下能够缓解不良资产处置压力,整体银行业隐形问题资产占比4.35%左右,通过债务置换最高可能化解55个BP,经测算,可以减少2015年银行表内新增不良25个BP,对银行估值的提升达到20%。同时也明确了一个方向,监管层不会坐视不管银行的不良,银行会利用更多新的手段来缓解资产质量问题,通过以时间换空间,资产证券化,地方版amc来缓解风险。近期' target='_blank' >财政部楼部长表态,万亿之后前行且看,更多债务置换预期加强。短期来看,债务置换' 保证金融安全;长期来看,43号文逐步落实,存量和增量债务规范化,地方债务对于银行的负面影响逐步消除。
3、混业经营大趋势,大象也可以绣花。我们判断全面放开将是中长期过程,要经过监管审慎的测试和评估之后才能推出,但银行有这个概念后会有部分估值提升,拿到综合金融牌照最大的作用是加速银行体系的业务创新,完善盈利模式,在转型和改革趋势明显下是银行估值的一个强心剂。
4、部分业务链条分拆运营。' howImage('stock','1_601818',this,event,'1770') 光大银行(' 601818,' 股吧)(4.89, 0.06, 1.24%)公告确认,理财业务分拆以子公司形式运营成为可能,只需监管层放行。与多家银行交流,公司在进行相应的规划和筹备,对短期盈利提升不明显,但是将事业部运营的业务条线整合成子公司层面,原先一些受监管的业务就可以做得灵活,回旋余地加大,搭建出新的综合金融平台。参考国际市场的估值,金控平台公司估值要比单纯银行高1-2倍,所以如果银行部分业务拆分上市,对银行估值提振是显著的。光大本身理财做的比较好,应享受估值溢价。
结论:
近期金融改革逐步验证我们年度策略中的各项预期。信贷资产证券化注册制落地,地方债务万亿置换后可能还有新招,资产质量担忧情绪大幅缓解,风险溢价降低;部分业务链条分拆经营,提升决策和经营效率;一波调整后,横向对比,银行估值偏低,“高大上”特质逐步显现,维持长慢牛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