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将下发,央企改革将全面铺开。但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近期,央企上市公司遭遇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或其一致行动人大额减持的情况屡见不鲜。去年年初至今,已有33家央企上市公司遭到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或其一致行动人共减持19.6亿股。同期,Wind国企改革指数近一年的涨幅高达163.13%。
国资改革研究专家以及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不能简单地、统一划齐地看待各个央企上市公司的减持行为,部分重点央企减持等动作将是下一步改革的信号,也有不少央企的减持是出于股东的现金需求等,需要区别对待。
减持潮起
6月5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等文件,国企改革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 方正证券(" 601901," 股吧)认为,深改组通过相关文件传递出国企改革进行时、总体方案出台指日可待的信号,在强调国企改革的红线同时,引导对总体方案的预期。
国企改革的热度传递至资本市场,6月初到15日,Wind国企改革指数已经上涨13.1%。
在央企改革持续推进之时,央企上市公司屡屡遭遇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或其一致行动人减持。" 中国重工(" 601989," 股吧)日前" 公告,公司控股股东" 中国船舶(" 600150," 股吧)重工集团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自2014年12月26日至2015年3月27日通过上交所竞价交易系统已累计减持公司9.18亿股股份,已达到公司总股本的5%。中国船舶则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已累计减持公司股份6892.5767万股,达到公司总股本的5%。“北船”、“南船”减持上市公司股份,在两者合并的传闻下,让投资者生出多重解读。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央企改革热门——中粮系上市公司身上。" 中粮地产(" 000031," 股吧)、" 中粮屯河(" 600737," 股吧)、" 中粮生化(" 000930," 股吧)等都遭遇控股股东的大额减持。" 中粮集团作为首批央企改革的试点,在" 广发证券(" 000776," 股吧)人士看来,减持旗下上市公司股份被认为是为后续的改革做准备。
另外,部分央企的减持力度则显得“大刀阔斧”。"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旗下" 中海海盛(" 600896," 股吧)借定增引入览海投资,览海集团持股51%的上海览海上寿医疗产业有限公司则与中国海运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览海上寿从中国海运手上获得了中海海盛8200万股。股份转让和本次发行均完成后,览海上寿将持有公司9.39%的股份,览海上寿与览海投资合计持有公司42.82%的股份,中海海盛将实现“易主”。
辨清减持意图
国资控股股东等密集减持上市公司股份,在部分投资者看来,似乎有借高位套现的嫌疑。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国企改革研究专家李锦认为,对改革阶段的央企减持行为,投资者应该更多从正面意义来理解。目前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并未发布,央企改革的推进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央企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等减持行为不能一刀切地看待,其中大部分减持行为是出于央企市值管理等的需求,“央企的增持或者减持,要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理解,从市值管理等角度来看待”。
" 国金证券(" 600109," 股吧)人士建议从三个方面辨别央企控股股东等的减持行为:第一要看央企本身的改革意图,已经明确改革意图的央企,阶段性的减持可以认为是后续改革的铺垫;第二要看减持的力度,在并未明确提出国资退出的情况下,控股股东的大规模减持值得怀疑;第三要看减持的接手方,通过协议减持转让等的公司一般接手方明确,其改革的预期也相对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