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20家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收到私有化要约,规模高达230亿美元。这是继2012年后又一波中概股私有化高潮,连刚上市6个多月的陌陌也在近日提出了私有化要约。
中概股对有较高成本的私有化如此热衷,理由是相比国内市场," 美国市场给的估值太低。目前在美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仅为17倍,中国市场同类企业的市盈率往往是这一数字的数倍,中国近期的牛市给了科技信息类企业很高的估值,这有利于他们融资并大举并购,来继续推动股价上涨,相反,在美国上市的同行则很难做到这一点,让自己处于竞争的劣势。
很明显,中国投资者更喜欢" 互联网公司,因为它们符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也容易以市场成长性讲故事,也就是说,他们投资的是公司中长期预期价值。但是,几乎没有人关心为何美国市场给的估值那么低。一个原因是,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以及企业业务不太了解。与美国大部分创新性的科技公司相比,中概股公司的优势只有一个,即潜在的中国市场规模,但大部分公司的" 业绩表明,这些企业并没有独到的技术优势展现其市场的高成长性。此外,经历过纳斯达克泡沫的美国投资者对投资科技企业比较谨慎,事实上,中概股相当比例的投资者是中国人。
我们理解这些公司回归的愿望,因为中国仍然是一个初级市场,似乎到处都有机会,每个领域的互联网公司都在“野蛮生长”,很多公司会突然崛起,依靠融资与并购不断扩张,而非投资于主营业务,不惜一切代价“占领市场”是这些公司的标志。更方便的融资、制定政策的灵活性以及一个富有远见的领导人,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崛起的条件。
此前,一些中概股公司很难满足中国上市的要求,而PE、VC等机构又必须退出,所以,只能在美国上市。现在中国政府提出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并可能随时开放注册制,为这类公司在国内上市融资打开了大门,这是他们竞相私有化回归的推动力之一。在国内市场,融资与并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监管的严格程度也不同,也没有像美国浑水公司那样的做空机构。
我们应该欢迎这些公司回归,毕竟资本市场与广泛的市场创新活动结合,才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但是,回归不应该以过高估值与刻意放松监管以增强灵活性为目标,因为这些与投资者保护是南辕北辙的。尽管中国投资者偏好科技类公司的" 股票 ,但这种偏好必须有业绩支撑,否则,就是一种随时破裂的泡沫,而这种状态对中小投资者极为不利。
监管部门应该执行“宽进而严管”的政策,允许一些成长类中小公司上市融资,但是要做好监管工作,不能让资本市场成为圈钱工具。否则,这会演变成资本与产业的双重投机,对"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利,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